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作者: 宿强 发布时间: 2019-06-10 阅读:( 8348 )  

前言: 

        我们都是管理者,但很少接受过专门、系统的管理培训,所以只能靠我们自己有意识、有计划地学习管理理论和方法,建立起现代管理理念,形成有效管理的思维方式,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积累管理智慧,优化管理过程。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而且速度很快,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一个注重不断更新自己的人总给人以光芒和活力,这与年纪无关(胡琳老师)。随时提醒自己:你用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来琢磨自己的事情,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敬业的具体真实表现应该是精业、专业。否则就是虚假的敬业,只是做表面功夫而已。一个不思进取、闭门造车、自以为是的人,每次端出的总是那一盘陈菜,总是陈述自己当年如何如何,不敢面对现实,更谈不上对未来的规划。在学习时,观念的转变是首要的,观念不转变,所有技术层面的变化都是小打小闹,认识水平难有大的突破,更谈不上层次的提升,就像高抬腿看起来很用力费劲儿,其实就是原地徘徊。

          一、以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管理实践 

        (一)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在管理中,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具有指导实践的意义。马斯洛理论把需求从低层次到高层次排列,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通俗理解: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第一层次:生理上的需要 

        呼吸  水   食物   睡眠   生理平衡   分泌    性

        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要 

        人身安全  健康保障  资源所有性  财产所有性  道德保障   工作职位保障   家庭安全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第三层次: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友情   爱情   性亲密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 

        自我尊重   信心   成就   对他人尊重   被他人尊重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 

        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 

        道德    创造力    自觉性    问题解决能力    公正度    接受现实能力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更高需求 

        自我超越的需求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一个模棱两可的论点。通常被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中。1954年,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探讨了他早期著作中提及的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二)需求层次关系的理论解析 

       1.五种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3.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4.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5.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发展中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三)建立基于尊重与自我实现需求的奖惩机制 

        不管是对班级学生的管理还是对教师、职工的管理,物理环境和生活工作条件的保障及优化是管理者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就难以为继,很难持续下去。 

        在管理的过程中,仅靠提醒是不够的,必须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不然人是不会长记性的。比如清洁工人负责范围内的报修制度,班级午餐的管理情况等。

         清洁用具上墙、垃圾及时倾倒、垃圾筐和撮箕及时清洗,室内桌椅摆放整齐、地面整洁,窗帘和其他设备设施完好,张贴物、提示语规范整齐,墙面无污损等。 

        德育常规三管:管跑(楼道内禁止奔跑),管闹(大声喧哗、尖叫),管不安全不文明游戏活动。有了秩序感、规则感、安全感,才可能谈学习、学业。

         0-6岁培养孩子习惯; 

         6-12岁,培养孩子价值观;

         孩子上初中,不要看孩子隐私; 

        孩子上高中,记得做决定时同孩子商量; 

        孩子上大学,走入社会,就应该像风筝一样放飞他。 

        我们是通过被人管理才学会管理自己。一开始如果没有外在的控制,内在的自制也不会产生。

         二、以“人人形成无需提醒的自觉”为我校管理目标

         (一)培养积极的自我学习者 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运动、阅读和游戏!(原理自己去学习脑科学相关理论)

         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人生是场马拉松,最先到达终点才是赢家。 主动的学习才有用,被动学习没有用。孩子想学学得最快。(当改变成为一个人的需要时,这种改变是最迅速也最彻底的)所以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喜欢你,喜欢你教的学科,喜欢上你的课。其次才是关注怎么去督促管理部分后进学生。把他们培养成积极的自我学习者:自己设定目标,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反思学习。

        学习是“学+习”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西汉.戴圣

《礼记•中庸》 

        别人学一次就会了,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就学他一千次。如果真能照这样子坚持去做,虽然再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有的人生来就知道,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有的人要遇到困难后才知道,但只要他们最终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样的了。  

        (二)辅以必要的训练去强化和固化习惯 

         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不仅是教育和告诉,还必须辅以必要的训练去强化和固化,成为条件反射式的习惯,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无需提醒的自觉”。  

         但是教育是面对人的工作,是最复杂的,培养人的过程就是一个动态、多变的过程。因此需要我们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要制定不同的标准,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无论如何,都不该单以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或表现自己的好恶。否则就是我们狭隘地理解教育。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都有问题。要知道:长大后是好人还是坏人,跟成绩好坏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成华小学的老师”,这几个字应该是一块金子招牌。要靠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至少你不能成为团队的短板。 

        三、以专业的立场和姿态抓“家校沟通”“选人用人”    

        (一)家校沟通注重张弛有度     

        自重则威,知止有定。这是书法家启功先生的一句话,原意就是提醒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谨言慎行,尊重自己的人格,自珍自爱,这样才能建立威信,让人尊重;知止有定,要适可而止,掌握尺寸,有度,确立自己的位置。同样适用于家校沟通。交往有边界,言行有分寸,沟通有禁忌。不该说的话决计不能说,不该有的行为绝对不能有。千万不能乱了阵脚,失了分寸。要有定力,这也是检验我们的专业素养够不够的标尺。明白有这样的学生是正常的,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正常的,需要我们去教育和引导,这是工作的常态,犯不着生气。现在我们和学生及家长是工作契约关系,而不是以往的“天地君亲师”时代了。社会和家长会以职业规则来审视和要求我们,首先是规范不规范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随心所欲,任性妄为。凡事要多动脑子,理性地加以思考和判断。回到老话,还是专业不专业的问题。我们可以暂时不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但不能丧失专业的立场和姿态。     

        有些方式方法,看似有效,立竿见影,但是否经得起审视?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方向错了,害人害己。害人: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害己:将自己置于尴尬、被动的境地,甚至是风口浪尖,何苦呢?不划算。很多具体的方法,我们可以针对具体的学生、家庭文化来思考,但最关键的是靠自己的学习、摸索、总结、提炼。     

        谈到教师的自我学习,以往说得比较多。今天想说的是不能为读书而读书,读书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否则书就会白读的。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打开视野、引发思考、优化行动,这应该是一个系列活动。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慢慢把自己锻造成一个品行端正、格局宏大、视野开阔、思想深刻、能力卓异、热爱生活的人。而只有我们成为了这样的人,才可能影响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子女,让他们也成为这样的人。我们都不知道未来会是怎样,但我们可以教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有自己的价值主张和独立人格,内心充实,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学习所得用于创造更丰沛的人生和更美好的世界,引导他们学会在目前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及有价值的选择。 

        学生为什么要到学校里来接受教育?今天我们老师的功能、作用和价值,已经由知识的复述传播者转到构建一个社会、学习的社区。学生在学校和课堂不止完成知识的构建,更要完成社会化的构建,即我们的学校如何通过教育让孩子获得知识本身之外的东西。自我调控、与人沟通、适应环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源于知识性的教学,但不仅仅是掌握了知识就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和核心素养。这就涉及到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了。永远都要牢记:教是为了不教。反思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能否实现这样的目标?

        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怎么建设班级环境?怎么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怎么营造学习氛围?怎么形成自我管理的机制?早上的时间怎么管理?任务、要求怎样才能落到实处?学生专注听讲的习惯、积极发言的习惯、自觉改错的习惯需要建立怎样的机制来实现? 

        (二)选人用人关注人品能力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础,是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标签。人品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单有能力,没有人品,人将残缺不全。人品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着最后的结果。人品意义深远,没有人会愿意信任、重用一个人品欠佳的员工。好人品已成为现代人职业晋升的敬业标杆与成功人生的坚实根基。

         比能力更重要的12种品格:

         1.忠诚:站在团队的立场思考问题,忠心维护团队的利益(形象、声誉),在诱惑面前经得住考验。 

         2.敬业:工作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取报酬,还有提供超出报酬的服务,乐意为工作做出个人牺牲。不能期望“一分耕耘”马上就能有“一分收获”,证明自己、被人认识和了解都需要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3.主动:不要事事等人交待,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主动做一些“分外”事,先做后说。高要求:要求一步,做到三步。

         4.负责:责任的核心在于责任心,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一诺千金,绝对不找借口,让问题的皮球止于你,不因一点疏忽而铸成大错。  

        5.关注效率:心无旁骛,专心致志,量化每日工作,拖延是最狠毒的事业杀手;注重主次,防止完美主义成为效率的大敌。 

        6.结果导向:开始就要想怎样把事情做成,办法总比问题多,创造条件去完成任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把任务完成得超出预期。  

        7.善于沟通:当面开口,当场解决,沟通和八卦是两回事,不说和说得过多都是一种错,有带着方案去提问题的智商,培养起能接受批评的情商。

        8.学会合作:团队靠前,自我退后,滴水融入大海,个人融入团队,服从总体安排,遵守纪律才能保证战斗力;不当团队的“短板”,多为别人考虑,让能力在团队中放大。  

        9.积极进取:永远跟上团队的步伐,以空杯心态去学习、去汲取,挤时间充电,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挑战自我。  

        10.低调:才高不自傲,克服“大材小用”的心理,不摆架子耍资格;给人一分尊敬,努力做到名实相符,成绩只是起点,荣誉可作动力。  

        11.节约:别把集体的钱不当钱,要诚信不耍小聪明,不浪费每一张纸,不浪费每一分钟工作时间;不管是花集体、他人还是自己的钱,都要尽量做到效益最大化:因为省下的都是利润。  

        12.感恩:想想是谁成就了今天的你?组织给了你工作,工作给你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同事给予你配合,帮助你创造成绩,对手让你看到距离,批评者让你不断完善。 要想都做到或者完全符合很难,但当我们足够优秀和努力是任何人都挡不住的,只是早晚而已,厚积才能薄发,原本没有怀才不遇这一说。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