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教师专业素养 放飞教学创美力

作者: 陈冠夫 发布时间: 2019-03-20 阅读:( 6637 )  

提质教师专业素养   放飞教学创美力

——陈冠夫美术名师工作室三年建设汇报

一、 工作室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

美术教育的发展受教师专业素养的制约,具有丰厚人文素养、审美素养与审美创造力的高素养教师,才能给学生插上想象力与创新力飞翔的翅膀。在教师专业成长要求不断提升的今天,一位优秀的美术学科教师可以带活一个团队,让大批学生获得美的滋养,促进学校形成艺术教育特色。名师工作室理应成为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的研修平台。

长期以来,基于单所学校的美术学科难以形成充满活力和效能的研修团队。推进美术工作室不同学段、不同个性和优势特长的骨干教师融合,陈冠夫名师工作室创立之初,就旨在通过导师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让每个成员扬长避短、尽展才华,迅速成长为新一代名师,形成高新区美术教育对全省全国的辐射影响力。

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 名师工作室要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研究能力强,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广阔视野,代表中西部乃至全国教育教学水平的创新型领军人才,并形成与之相应的专业团队,培养项目着眼于“四大能力”——综合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引领能力的全面提升。陈冠夫工作室从第一个三年起,就根据教师的价值追求、发展症结和发展方向,结合美术学科特点,致力于重点打造专业发展特色,快速提质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 我们在行动,做了什么?

1、    分层培训

针对15名美术名师工作室成员来自小学、初中、高中、九义校等不同学校和不同层次的状况,陈冠夫工作室起在对成员现实情况和需求诊断的基础上开展普及性培训。2014年2月起,工作室利用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的资源,设计了20次课,聘请全国、省、市知名教学专家与一线特级教师,每次半天,每两周一次的全员培训,从美术国际、国内动态、教师基本功、儿童画辅导与创作、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对教师进行提升,为其美术素养提质扫清基础性障碍。

工作室对成员个体分阶段开展自我认知教育,相应制定工作室和成员三年发展规划,分段实施。工作室引导成员定期梳理自己:我的长处在哪里?我的短板在哪里?三年内我利用优势准备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为达到这目标我要怎样做?我需要名师工作室平台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基于这些问题的全面思考和清醒回答,工作室成员才能做到头脑清晰、目标明确,一年一个阶梯,三年一个循环,循序渐进发展。

针对成员当前水平和教育教学特色,工作室开展分层培训:先后组织中国工笔画院培训和清华美院王申勇高研班培训,积极有效的培训,使各个水平层次阶段的教师都能找到专业提升的空间和发展高度,形成一波推动一波的团队生态效应。2013年8月,工作室带领4位市、区名师工作室美术教师在北京现代工笔画院培训1个月。2015年8月工作室带领6位市、区名师工作室美术教师,在北京现代工笔画院培训1个月,通过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师们反哺于课堂,学生作业高水平的呈现又带动整个美术学科和学校美育文化向前发展。

师高弟子强,定期请省、全国知名实力派画家指导工作室成员的绘画、书法,提升专业素养。工作室每学期组织开展、指导教师专业技能练兵活动,且常抓不懈。如聘请四川省诗书画院的画家王申勇(全国美展金奖获得者)每周日下午为名师工作室国画专业成员作指导,聘请写生中国成都分会的赵农老师带领西画成员每两周定期在成都周边写生。教师水平提升了,指导学生作品的质量也提随之提升,不少教师燃起了专业发展的热情。从2015年3月起,工作室有四名教师主动参加清华美院的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在这批优秀成员带动下,全区美术教师掀起了一股专业提升的热潮,革新了以前美术教师不画画只教学的局限,促进了区域美育的向前发展。

2.实践写生。

积极开展一年一次的写生培训活动。美术学科特点决定了美术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性的,更要对接生活实践,展开美术创造活动。工作室每年组织集写生、研讨、展示、成果四位一体的团队写生活动,并由画家领队指导,每次举办一个小型展览会,编辑一本画册固化成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正式出版。2013年10月,工作室聘请北京现代工笔画院画家带队工作室成员30多人,前往大凉山布拖写生,随后出版了一本写生作品集,在天府艺术中心美术馆举办“凉山布拖行”画展 。2014年9月,工作室成员、全国美术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刘丁瑞老师举办了个人画展。写生活动对提升教师创美能力、丰富人文素养、增强团队凝聚力等,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每年一书。

工作室根据“三年规划”,每年编辑出版一本专著。2013年,《陈冠夫美术名师工作室》成员作品集出版,以激励、导向团队发展。

2014年,《美术名师工作室作品集》,作品来自全区中小学与九义学校,反映了工作室成员和校本学科教学特色,创生、集成了丰富鲜活的地方美术教育资源,滋养了学生美育素养的生长。

2015年出版了《共享美育之美》,汇集了全区所有中小学与九义学校一校一特色的美术教学科研成果,把实践提升到理论高度,并向全国、省市推广。

4、课题研究。

针对大部分美术教师“会教不会研究”的状况,努力提高美术教师的“研”“写”能力,工作室争取省、市级课题的立项研究。整合全市美术名师资源,指派专人负责课题,以研促教,推动教师成长。工作室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学校美术教师参加区、市、省鉴课题研究,提升科研水平。鼓励美术教师写心得、写体会、写论文、教学实录,向各级各类报刊杂志投稿。

积极鼓励工作室成员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修炼中凝炼思想,摸索一条适合自己教学路子,形成教学随笔、思想录、儿童画辅导专辑,大家可在儿童藏族国画水墨、科幻画、环保画领域,以及仿青铜制作、染色剪纸、彝族题材儿童画等方面研究出版,工作室展开了《校本科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子课题:分享理念下的教学策略研究、《学校博物馆与艺术场馆建设与美育发展》、《剪纸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创设和美教育文化积极构建和谐校园》、《美术课题学校特色、教师特长、学生艺术素质的互动式培养》等国家、省、市课题的持续研究。

三、 研究成果及交流展示

1.搭建微信公众平台。

由于工作室成员分布较广,经常集中学习教研有所不便,耽搁时间多,因此工作室积极发挥网络教研作用,开设了网上名师工作室,让每个成员加入工作室群,在此基础上增加个人博客、微信公众平台“大象无常形”, 搭建了师生作品展示、论文交流、教学心得体会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导师与成员互动交流、优势互补。

适宜教师发展需求,工作室凝聚全市美术教师,力争形成一支务实高效、具有研究力和发展力的美术教师队伍。

2.每月一次作品展览。

工作室依托成都泡小天府,打造了天府艺术中心。这个中心有着中国美术馆一个标准场馆的面积,每月举办一次美术作品展览,包括工作室教师的作品展、省艺术人才大赛作品展、专业艺术家与工作室的联展、与少年宫与其他美术馆的交换作品展等。2013年10月工作室与丹麦小朋友联合举办了儿童绘画交流展,2015年与美国加州学校展开交换作品展活动。工作室连续举办的十多次展览,让学生和教师作品飘扬过海去了美国、英国、德国,与那里的师生进行了跨文化、跨地域交流,并与学生的美育欣赏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块很好的美育教育阵地。

3.各级技能大赛、赛课。

在近三年赛课中,工作室先后有5名教师获得市、省赛课一等奖。在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五项基本功大赛中,经组委会初评、复评、终评,工作室成员刘丁瑞老师获得全能一等奖与两项单项一等奖。工作室学员任彬心老师获得单项一等奖与全能二等奖。

4、课例入编人教社教材。

在三年科研中,陈冠夫工作室导师、成员、学员的九节课例,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三个课件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参考书,其中有陈冠夫老师的《亚丁秋色》、《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又赖雪梅老师的《观音寺壁画》、刘丽老师的《羌族剪纸》、绍红清老师的《青铜器》、甄建兰老师《多姿多彩的靠垫》,以及任彬心老师《生活中的暖色》等。

四、 五点启示

1.美术教学要突破传统教学局限,突出想象力的激发、创美力的培养,为生命优化成长,培育永恒的创美素养和人文素养。

2.审美素养和创美能力的培养,根本前提是教师美育素养的提速与提质。

3.教师美育素养的提升,离不开优质而充满活力的美术教学研修场 。

4.教师美育素养的培养,需要搭建面向生活实践又能团队互动的实践平台。

5.基于团队的教师美育素养培养,既要注重差异开发,又要搭建梯级平台。

我们希望能通过名师工作室平台,带动一批美术骨干教师营造一种讲学习、重研究、求发展,相互合作、交流提高、奋发向上的学术氛围。在教师赛课、技能比赛、论文比赛、教育科研、学生艺术节等多方面多出成果,形成名特优教师美誉度,以及高、青年骨干教师发展快、全体教师业务提升明显的良性循环局面,让更多孩子获得更好的美术教育,让更多的美术名师涌现,让更多的学校形成美育特色,进而形成美术教育新合力,构筑美育教育新高度。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