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室学苑- 百家争鸣

寻找~教育的桃花源

作者: 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6-07-22 阅读:( 6128 )  

————参加第八届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有感

作者:陈燕(王桂君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5d6b872c3b0dc.png

一说起中国的教育,不绝于耳的是不满,是抱怨,还有太多的失望。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他病了吗?是的,他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即便是最好的良医在他面前似乎都束手无策。我们这些基层教育工作者,感觉自己就象一群被驱感的苍蝇,一会儿被送到山东学习“杜朗口模式”,一会儿又来到上海参观“微课程”,新的教育模式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眼花缭乱。 在这些异彩纷呈的教育模式中,我不禁要问,倒底什么是适合我们的好课堂?教育的桃花源到底在哪里?

   前不久,幼儿园组织大班的小朋友去某小学参观,我儿子臣臣也在其中。去前,我交给他一个任务,就是让他回来说说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同。“不同嘛,就是没有玩具。”这是臣臣回来告诉我的第一句话。“那学校里有意思吗?”臣臣没有正面回答我,他只是说“妈妈,我觉得当一个小学生挺难的。”这是一个6岁孩子在参观完小学之后得出的感受。还没上学,已然觉得难了。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这个6岁孩子的问题,我只好说:“臣臣这样聪明,又有妈妈的帮助,什么样的难关都可以度过的。”

从这天起,我就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担忧。因为经常听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告诉我,原本开朗活泼,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在经过小学三年的教育之后,竟然成了一个沉默寡言,只以老师唯上的孩子。我以为我的孩子不会,但现在我犹豫了,怀疑了。一个6岁的孩子,从他一进入小学开始,就要被抛到永无休止的竞争队伍之中,他是被淘汰,还是能脱颖而出,这都是未知数。但这一残酷的竞争能不能来得晚一些,再晚一些,能让孩子本该在孩子的时期成为孩子,让教师成为教师,让学校成为学校。可答案——究竟在哪里?

很偶然的,我在当当网上的书评介绍中看到这样的一段文字:连续8年雄踞全国畅销书排行榜,入选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10万名中小学生“票选最受欢迎图书”第1名,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书目”,销售超过350万册……但并不是这些冠冕堂皇的头衔打动了我,而是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的一句评语,她说:“小林先生在他的教学园地实现了对童年秘密的尊重,非常了不起。”真的有这么了不起吗?

每天晚上临睡前,我都会打开床头那盏台灯,就着光线,和臣臣一起读《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的文字浅显,质朴,甚至近乎孩子气,但慢慢读下去,我竟被深深吸引而不忍释卷了。这个发生在上个世纪40年代,关于一个一年级小女生小豆豆在巴学园里的故事,竟然让我看到了教育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桃花源。这里,是从地里面长出来的门哎,用矮矮的树做成的,而且树上还长着绿色的叶子;教室不是普通的教室,而是电车,坐在里面,就象一边学习,一边旅行一样;这里上课和一般的学校也不同,从第一节课开始,老师就把当天要上的所有课,还有每一节课所要学习的所有问题点,都满满地写在黑板上,然后告诉孩子们:从你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吧。上课多半是自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到老师那里去请教,也可以请老师到自己的座位上来讲解,直到弄懂为止。这才是真正的学习,不会心不在焉,不会东张西望。如果大家非常努力,上午就能把一天的计划完成的话,那么下午就可以去散步。当然散步不仅是玩,还是学习理科、生物、历史的宝贵时间。除此之外,还能在学校里游泳,在礼堂里露营,为了等电车睡在学校,甚至去掏厕所……噢,这可爱的巴学园,可爱的小林宗作先生,还有那一群小豆豆们,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教育的桃花源吗?!为什么我现在才知道,原来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人在践行着这样的教育理想。

我象着了魔那样,不管人家看没看过这本书,逢人就讲巴学园里的教育是怎样怎样的,告诉人家,那就是我心中的教育理想,那就是我寻找了多年的教育的桃花源。可是多数人都笑笑,告诉我:“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即便知道了这种梦想一般的事情,也没有办法真正做到啊!”我多么希望我们的老师能怀着小林先生那样的心情,再努力一次。可现实是让我多么的沮丧!

2015年4月22日,主任拿着一摞通知问我:“有一个高端培训,你去不去?”我甚至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培训,但只要是教育最前沿的东西,我都想了解,我当时想都没想,就说:“我去,我去!”这一去,眼界大开。

2015年4月26日,我来到北京,参加了由北京中教市培教育研究、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实践研究专家委员会举办的为期五天的“第八届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实践研究论坛”,一场教育的精神盛宴由此拉开了序幕。来自京、津、沪、粤、苏、浙等省份的知名专家、学者,中小学一线知识特级教师、优秀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都齐聚京师,这里有北京中教市培教育研究院、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实践研究专家委员会揭牌仪式,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实践研究网、微信公众账号开通仪式,中国好课堂启动仪式时的激动,有徐安德老师回顾历年来名师工作室发展的《实践研究报告》,有王海平、许士军老师关于《上海市双名工程、蒲东新区教师培训基础建设实践与思考》、《东丽区“三名一特”工作室成长经历回顾》的特例,有把名师工作室工作引向深入的《名师工作室管理中的精、细、实》(潘建明)、《名师培养的路径和方法》(龚海平)、《如何带领团队做教学研究》(吴正宪)的讲座,有赵谦翔、潘建明、虞大明等诸位名师的示范教学,更有程红兵老师对《创建有文化含量的智慧课堂》的深度解读,等等等等,大会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团队打造、机制管理、科研创新,名师课堂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见解独到,精彩纷呈。让我这个刚刚成为名师工作室成员中的一名新兵,具体而微地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和魅力,从多角度领悟了教师、教材、学生这三者之间的内涵及关系,更深刻地理解了龚海平老师对名师的阐释,那就是教学实践中教学实绩特别显著,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具有明显个性特征,教学成果丰富,成功培养了若干被公认为优秀的年轻教师,且德艺双馨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老师,他们当之无愧是我们的表率,更是我们的楷模。

在北京的五天,是思维碰撞的五天,是让人激动的五天,更是让人难忘的五天。忘不了冯恩洪老师为美国校长的一句话——中国云南的教育被一帮出土文物把持着,连敬对方18杯酒,把对方灌得酩酊大醉,因为这里有着做为一名中国教育工作者的骨气;忘不了吴正宪老师为了京郊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五下延庆,把自己的教育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当地的农村老师,因为这里有着做为一名中国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忘不了虞大明老师提出的做个好玩的老师,他认为尊重孩子,体会童心,把课堂教学延伸为课堂生活,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要务,因为这里有着作为一名中国教育工作者的热忱和天真;更忘不了徐安德老师以年届79的高齡,还坚守在教育这个岗位上,书写着他的教育著作和教育人生,因为这里更有着作为一名中国教育工作者的坚守和担当。

原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还有这么一块净土,也还有人象小林先生那样,在内心里保留着希望,保留着不甘放弃跳动的心,在大大的绝望里小小地努力着,而这种不想放弃的心情,让他们成为这无边黑暗里的小小星辰。我想只要有这些小小的星辰在,那么我们一定能找到教育的桃花源。

4月29日下午,我从北京润丰学校听完课回来,走在返程的路上,一位北京市民好奇地把我拦了下来,她问我,你们这么多人来这,是要做什么?我说来参加第八届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的会议。她拉着我的手说:“你们都是名师,那能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们多上点实验课,多上点动手操作的课,别总是搞一堆题海,能吗?”望着她殷殷期盼的眼神,我也在想:是啊,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有象冯恩洪老师说的那种适合所有中国老师的常态课?我想会有的,一定会有。

据说亚洲的蝴蝶拍拍翅膀,竟能使几个月后的美洲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希望“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这只蝴蝶,一振翅,也能掀起一场全国的教改风暴!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