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长海县李斌卓越教师发展工作坊 李 斌
李 斌 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大连市优秀教育科研工作者。
阅读当前课堂,经过多年的课改努力,中小学课堂已悄悄发生了变化,从总体来看,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先学后教为基本策略,其实质都是在教育改革的总体框架指导下进行教与学行为的转变和提升工作,以此达到师生共同发展。今天,我们再次强化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呼唤新的课堂,就是要摒弃以往传统单一的、被动的、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构建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课堂。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更加关注课堂,特别是关注课堂的教学效益,如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基于课堂中的学生发展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教学追求,并成为教育管理者关注的热点。
从我县实际状况看,课改后,多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共同努力,在教育理念上与传统的弊端比有了很大进步和改观。广大教师已经认同并实践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在行动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整体上,“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沉重”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面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变化,教师应该怎样的教,学生应该怎样的学?如何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从调研的情况反馈结果来看,我县的课堂教学就教与学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教学目标不清。教学目标大、空、难操作、难评价普遍存在,不少教师对于三维目标难于把握,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对于三维目标表述不规范、不具体;二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多以教师的“教”为主体进行设计,缺乏对学生“学”的关注,导致课堂出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错位现象,很难发现在设计中教师与学生互助性的策略性关注,即缺少在设计中体现教与学互助统一问题;三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程度不够,出现了“电灌”现象。正是基于以上问题,怎样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如何构建学教课堂,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已成为目前中小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正一步步实施中,教育目标追求在变,教育理念在变,教材在变,评价方式在变,应构建起一个新的教育、教学体系。这一体系应成为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标志性方向。
国外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益。20世纪以来,很多心理学家就教师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结果,揭示了许多与学习本身和促进学习有关的心理原理、规律和过程。加涅的《学习条件》一书,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结果四个方面进行了教与学方式的探讨,建立了学习条件为基础的教学新体系。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正确的方式交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他认为这种学习方法要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布鲁纳强调应该广泛应用发现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奥苏贝尔按照学习的内容把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的学习,按照学习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他认为有意义学习既包括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也包括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学习的实质在于学习者能在学习新知识时,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要和所学习有意义材料的结构结合起来,所以,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而言,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他们只是被要求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作它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核心实质是“教学生学、以教促学、学教互助”,要求课堂教和学互为条件,达到学习积极而愉快,课堂气氛轻松而活泼,教学目标高效达成。
当然,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这三个基本维度反映出三种学习,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而教学方式是指在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相对稳定的操作程式,它是介于教学规律与教学行为之间的中介,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
基于新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等的变革必然引起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谐的整体性变化。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近三年,我们以“文献查阅---个案研究(教师和学生个案调查与访谈)----实践对接(个案结论与教师课堂实践对接)--建立模型(形成策略)---共性提升(建立模式)”为基本思路,以寻找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方式特征及其转变因素和规律,探索卓越教师成长的基本路径为基本内容,运用对比法研究的方法,分析概括卓越教师成长的基本策略。
一、构建学为中心基本框架,课堂教学从重教,走向重学
改变教学方式必然引发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重教”转向 “重学”,在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引导学生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探究、实践、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根据区域现状课堂教学实际,依托“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当堂达标”的理念,我们提出了“课堂”变成“学堂”、“一课一清”课堂教学变革基本框架,构建了学为中心的“小组互学、学案导学、模式助学、探究广学”教与学行为转变的课堂基本策略,实现了教学流程从“教——学——用”到“学——教(思或疑或问)——用”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建造课堂教学模式,改造课堂教学结构
按照“一校一模、一科多模、一模多法”三级建模策略构造学校、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如今,以研发出“激趣导入,理解课题;初读课文,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条例,提出核心问题;品尚文章重点,体会感情,领会写法;小结写法,提升情感,学习迁移,学用结合” 小学语文整体五步式阅读教学模式、“热身复习--任务呈现--学习新知--巩固运用--总结并作业” 小学英语语篇课文五步教学模式、“查找资料,自读准备--反复诵读品悟自解--点拨想象,领悟意境--精推细敲,品味语言--交流分享,感受体验” 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探究尝试--数学交流--解决问题--巩固提高--反思升华” 初中数学引导--发现式新授课教学模式、“感知体验--语言实践--真实运用” EPU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索--研究--运用”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引入体验,激发思考--社以探究深入体验,形成观点--交流感悟,升华体验,明理导行” 中学思想品德体验探究教学模式、“走进历史--感知历史--体验历史--探究历史--感悟历史” 中学历史五层次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交流研讨,建构新知;运用拓展,反馈落实;提升拓展,建构网络”“系统构建,效果回授”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成果,质疑深化--梳理知识,归纳整合--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中学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级模式的建造,改变了教学思路与模式。把以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念、学生写,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思路,以“导入、讲解、练习、巩固”为环节的传统型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先学后教,当堂达标”为思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形式的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
四、聚焦学案导学,形成简约课堂的基本思想
在教师从平庸走向卓越的过程中,基本途径就是要简化教师在课堂中的教的行为,以 “导+做”教学机制教,聚焦学案,确保教学效益最大化。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实践过程中,结合学情,形成了导学案编写的基本模式框架,其基本内容是:“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课堂检测”。
(1)学习目标
本着明确、可检测性的原则,制定导学案的学习目标,目标既要与当堂检测内容与之相对应,又要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教材特点相匹配,且学习目标数量适切,目内容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能让大部分学生完成既定的目标。
(2)提供知识链接
在学习目标后制定后,嵌入知识链接环节。学生通过知识链接可在最短时间里习到以往老师要一节课讲解的内容。
(3)自主学习
导学、导思、导练是导学案的核心,更是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思考、自主练习的抓手,学生依照导学内容和导学要求,完成对基础知识学习任务。
(4)归纳小结
小结是导学案的“案眼”,是对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因此我们提出了“给学生留出做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强化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归纳。
(5)课堂达标检测
课堂检测是对目标的回应。检测题量为5——10分钟,检测内容既面向了全体,又关注了差异,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做到堂堂清、日日清。
在此基础上,还提出导学案编写及使用模式,即个人初备(形成个案)→集体备课研讨(修改调整)→完善整理(二度设计)→课前准备(形成补案)→教学实践(全面整合)→课后反思(行为矫正)→再教设计(教案共享)。
当然,学案是课堂教学内容载体,它需要在导中营造氛围,在做中实现理念和实践对接。“导”就是依照进修学校的研训教师制发的“学科教与学行为转变指导意见,并通过专题培训+课堂实践的形式,转变教的行为。在“导”中要求教师创设“五种氛围”即“自主探究氛围、合作学习氛围,善于表达氛围,差异互助氛围,学以致用氛围”。“做”就是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展示课、竞赛课、研究成果交流、专家点评等方式,传播新的教学理念,推广教与学行为方式转变新的增长点,完成实践到理论的接轨。在“做”中要求提供“五个机会”,即“创设情境,提供探索发现机会;组织丰富活动,提供充分参与机会;适时组织讨论,提供合作交流机会;尊重学生差异,提供展示交流机会;注意联系生活,提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机会”。这种简约化的课堂,简单、明了、直观,解决了“如何学习新知、如何组织学生共同发展、如何培养学习方法”三大问题。
五、县域卓越教师培养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名优教师梯队逐步显现
坚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这一理念,我们以“聚焦典型—自主提升—锤炼骨干—引领辐射—追求卓越”为培养模式,通过“以点带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和“以面促点”的“倒逼机制”实施,催生出23为教师作为我县的卓越教师培养对象。2018年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采取区域内学科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联合及点校引领的形式,建造研究共同体,参照基于教与学行为方式转变的省级课题,深入开展教与学行为方式的实践研究。同时牵手天津普育学校,深入他们的课堂,通过同台教学竞技、经验介绍、专家培训等形式,汲取并借鉴普育学校成功的课堂改革经验,改进我们课堂授课形式和教师教学行为。这种集实践、理论为一体的活动,让我们的卓越教师培养对象对课堂教学有了深层次的思考,催生出了诸多教学论文、教学故事和教学案例。
六、厘清了教与学的关系,以效益为中心的课堂架构初步建立
根据“先学后教、堂堂清、人人清”基本思路,形成了教与学行为方式转变运行机制,建立了教学行为、学习行为、教学环境、课堂质量四位一体的课堂结构框架。阐明了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与教学效益关系,解决了教与学脱节的问题。
七、提炼新课程教学中的典型问题,研制开发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基于学生发展的教与学行为方式策略研究实施以来,一方面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把研究重点聚焦到学生学习方式之中;解决合作学习的机理问题,另一方面以教师教的突破点,把教师教的行为,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加以分类、整理,开发出较为系统的培训课程。目前已开发中小学培训课程32门。这些课程以案例的形式,从探讨一堂好的课的基本指标、合作小组的建立、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及达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与交流、课堂教与学的环境和氛围、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和手段等方面收集培训资源,寻找生长点。
八、冷冉情知教学思想有效渗透,立体教学结构基本形成
人的认识过程总是伴随着情、意的过程,情知教学是教会学习的思想基础,立体结构是实现课堂信息传递的结构方式,教会学习是情知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学生只有学会学习,学会整体建构,方能明确知识结构,厘清知识脉络,从而达到学生学得好的目的。研究中,提出了以“知识树”的形式,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表现教材内容,形成以章节为“树干”,以以知识为“枝叶”的树状图(如图)。这样的“知识树”使得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尽快寻找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年的探索,五年的实践,形成了教学过程有监管、学习效果有鉴定的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常规化工作局面,产生了一批会教学、善教学、懂理论的优秀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和教学成果。2016年4月,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和谐杯“我的模式我的课”高效教学模式博览会暨“三级建模”经验交流会,我县3教师获特等奖,1名教师获一等奖;2名教师被评为“高效教学名师”,1名教师被评为“高效教学能手”;2017年,多项成果荣获辽宁省教育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初中数学、初中英语、初中语文、初中地理等多个学科的课堂登上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舞台,荣获部级课4节,省级课20节,市级课59节,2018年,我们的研究成果在《教师博览》期刊中得到发布。可以说,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了长海的课堂教学改革进程。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感受到了异动的振幅,面对不断兑现的成果和夹杂其中的问题,只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定会赋予我们课堂更多的灵性与精彩,我们的教育教学之路也必将变得更加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