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谭自云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 谭自云
工作室理念:以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凝聚、分享、引领教师成长
工作室特色:“互联网+”拓宽教师成长空间
正文:
株洲市谭自云品德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 2014年升格为湖南省小学道德与法治谭自云名师工作室。为充分发挥工作室和名师的专业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工作室以“互联网+工作室”的研训方式,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更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并带动学员和更多的名师参与名师引领、网络研讨、资源开发与应用等,助力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一、以“互联网+”拓宽教研空间
中国教育正进入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更伟大的变革中。在“互联网+”时代,名师工作室的信息组织与整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名师工作室积累的经验等,借助互联网能够获得更广泛且更生动的共享。
工作室自组建之初,便建立了主持人“谭自云的博客”。博客主要由主持人主笔,针对品德课程与教学问题,分享心得和专业反思;并鼓励学员参与撰写,展开相关讨论。以此为基础,2014年,工作室在湖南省教育资源网建立了网站。历经多年发展,工作室网站形成了两大核心内容:一是面向教师,重点解决“教”的问题。网站建设之初,工作室积极挖掘优质品德课堂教学案例,鼓励相关教师精心制作并上传教案、课件和视频资料。借此, 不仅为更多老师提供教学资源,也为老师们提供交流互动、自觉提升的专业发展平台。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走进课堂后,教师如何教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工作室联合湖南省小学德育研究会,发起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与课件比赛活动。在比赛中,我们为每一课遴选一个到两个优质教案与课件,通过两年的努力基本建成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资源库。为了让更多教师参与二次备课,贡献学科智慧,工作室在湖南省教育资源网设立了投稿专栏。冷水江刘红霞、郴州雷富光、常德马阿妮、株洲罗益群等老师,精心备课与反思,无私贡献了114个二次备课。他们上传的相关教案、课件、视频等内容成为教学的示范资料。在此基础上,2015年工作室建立了专门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网站。网站以微课资源库为主要内容, 力求为师生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同时,希望借此扩大学科影响力,吸引更多教师专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研究。网站建立后,工作室组织成员开发了微课80多个,并与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道德与法治研究学会、湖南省电子音响出版社共同组织了两届微课资源大赛。截止目前,开发微课资源200多个, 网站资源下载量突破三万,点击量突破十五万, 2016年被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评为“湖南省优质课堂空间”。二是面向社会,重塑道德与法治学科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微信成为重要的媒体。微信传播速度快,尤其是年轻教师特别喜欢在微信中获取信息。顺应这一时代发展趋势,针对教师对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理解和使用难题,2017年9月1 日,工作室与湖南省教科院联合搭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公众号。公众号设置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件”“微课”三个主要栏目,精选优秀课例和名师示范课,为老师们提供示范和引领。截止目前,公众号关注人数达到两千多人,文章推送二百多篇,深受老师们的欢迎。茶陵偏远山区的彭淑群老师在评论中写道:我深深感受到了公众号资源带来的便利。由于所在学校办公室没有电脑设备,作为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正是每天利用微信公众号参考集体备课,我所教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成为了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互联网+”工作室成为推动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为展现学科成果,更好地发挥工作室的引领作用,截止目前,主持人博客已积累了300多篇文章,点击次数超过了20万次。它不仅记录了工作室的发展历程,更更成为主持人和学员自觉成长的不竭动力。
二、以“俱乐部”推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工作室保持蓬勃发展的源泉。工作室一直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希望能为学校培养一批“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合格青年教师。在“互联网+”学习的基础上,工作室创设了青年教师“俱乐部”,将培训学习落实到线下,聚焦新手教师的课堂教学,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1.名师“示范”,帮助青年教师“上好课” 观摩示范课,尤其是学科名师的示范课,是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上好课的重要手段。“俱乐部”依托工作室的教育资源,与学科名师和相关学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邀请学科名师到校上示范课,带领学员外出听名师上课,以及集体观看、研磨名师录像课三种形式,指导青年教师观摩与研究示范课。例如,娄底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楼红霞的示范课《家乡的儿歌》,以其浓厚的“家乡气息”和生动的儿童立场,增进了青年教师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工作室主持人也亲身示范,以全国名师工作室展示课特等奖课例《家的记忆》为青年教师提供课堂教学的研究范本。工作室还带领学员到长沙、株洲等地开展名师课堂的观察学习,并利用日常活动时间,组织青年教师观看、研讨湖南省和全国道德与法治赛课录像。
示范课堂的生动演示和名师教学魅力的引领, 让青年教师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魅力。他们以极大的热情研究课程与课堂,朝着“上好课”不断努力。
2.专家引领,帮助青年教师深化课程理解.理论是指导实践的重要基础。为了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俱乐部”立足从教信念、高效课堂、教学技能三个关键领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为青年教师开设讲座。例如,湖南大学教科院博士生导师姚利民教授的讲座“高效课堂建设”和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左梦飞主任的讲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围绕“课堂”“教师”“学生”三个维度,深化了青年教师对课堂的理解;“核心素养与课堂讲学”“零起点,做微课”等讲座则引领青年教师关注教育的前沿研究,激发课堂创新思维。工作室还邀请市教科院王开河院长带领教科院11名专家来到舲舫中心小学,指导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姜野军带领教师培训中心3名专家,专程指导青年教师俱乐部工作。
3.“微格”教研,提升青年教师课堂领导力近年来,“微格”教研深受老师们的欢迎。它能以便捷的方式和深度研究,为教师提供不同类型的课堂研究平台,能有效提升教师的课堂领导力。“俱乐部”重视这一教研方式,为青年教师提出了一系列微格教研课题。以法律教学为例,工作室设定层层递进的步骤,带领学员开展深度微格教研: 第一步摸清楚底子,邀请株洲市道德与法治教研员视导三位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问题”;第二步邀请专家讲座,请余民老师随即开展主题讲座《部编教材下的法律教学》,为教师准确把握法律教学内容指明方向;第三步开展“大比武”,通过赛课形式,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锻炼教学能力;第四步定微格,工作室以第一名选手的课例为范本, 带领学员再次磨课,并邀请教研员和相关专家,对照课例进行深度解析;第五步则是微格考核,工作室对照教学步骤,对所有道德与法治教师进行考核听课,借助考核评价,帮助老师们“查漏补缺”, 提升教学质量。
三、以强化课程意识提升教师专业自觉
当前,多数道德与法治教师都是“兼职”, 同时担任其他学科教师和班主任工作。这可能会分散教师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注意力,导致其缺乏“专业性”。但是,这种“复杂”的教学背景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工作室以整合的理念倡导成员深度参与,或是主动担当学校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这一过程能最大化激活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升其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形成专业自觉。
工作室围绕红色教育、爱国教育、劳动教育等德育主题,带领学员展开实践。舲舫是一块红色土地,革命的摇篮。革命时期,舲舫诞生了中将谭家述和周则盛、谭善和、李俭珠3位少将,还有谭余保、尹宁万等伟大的革命家。这些革命先辈敢为人先、勇于追求、乐于奉献的大无畏爱国情怀,正是宝贵的德育资源。工作室带领学员深入理解、领悟革命先辈的精神,开发了“将军文化”校本课程。在这一过程中,学员开发了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如开展“走将军之路,扬将军精神”徒步游学将军故居活动;鼓励孩子们以将军的名字编班,提醒孩子们努力学习,时刻准备着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将解说员比赛,争做将军文化传承的使者。学校定期评选“十佳将军精神传承者”“十佳将军文化解说员”等,在肯定教师创新方式的同时,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开发主题班会课程是班主任重要的工作内容, 也是提升其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工作室成立专门的开发小组,带领学员一起开展相关学习和研究。根据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先后设计了108个主题班会,每周一在学员的学校施教。通过课程开发和主题班会实施, 帮助班主任对学校教育形成体系化的认知和理解, 不断提升育人理念。
多元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有效促进了教师德育专业化发展,为学校德育一体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越来越多的教师主动加入课程建设之中,在湖南省教育学会小学德育课程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道德与法治”优秀课程资源征评大赛中,老师们积极参与并完成一、二年级统编教材的资源开发,收集教案、课件和微课189个;近两年,工作室学员特别是青年教师获全国名师工作室现场赛课特等奖五个、一等奖8个;省微课大赛一等奖8个,市教学比武一等奖3个。工作室学员,乃至更多学校教师获得了可喜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