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媛
一、先复习再做题
有同学总是一下课或者一回家就急急忙忙打开书本本,一边翻书、看笔记,一边做题。这样重视做题固然好,但方法值得商榷。做题时,倘若离开了课本和笔记这两根拐杖,经常会大脑空白,一脸茫然,做题也就困难起来。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就在于做题之前没有复习。
有人问,复习时为了巩固知识,做题做作业也都是为了巩固知识,难道还要分孰先孰后?
是的,因为先复习在做题最能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做作业之前重温当天学过的知识,该理解的理解透彻,并将作业中涉及的知识点复习一遍,消化吸收,然后再做作业,学习效率想不提高都难。
也有人问,我每次都先复习在做作业,但做作业时仍然要不断翻课本才能把题做好,这又为什么?
是因为没有做好复习。假如你对作业前的复习敷衍了事,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或者记忆不牢固,做作业时自然思路不清,磕磕碰碰,当然质量不高,效率低下了。所有做错的作业除了粗心,都是因为对知识的理解不透所致。长此以往,不但失去了做作业的意义,还会影响其他学习环节的学习效果。任何时候,不大无准备的仗,都是避免犯错误的法宝,做作业也是如此。
我们的建议:做作业需要一气呵成,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也不要急着翻书。等这门学科的作业全部完成后,再去查漏补缺,找到自己的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反思与交流:
1.为了追求作业速度,可以不复习马上做作业吗?
2.做题时,一旦遇到不懂之处,就马上翻开书本查找吗?
二、做题过程中有意识的动脑
没有思考的学习,始终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成不了大智慧。做题过程也是如此,只有有意识的动脑,才会增加做题的收获。
有些同学把作业当做一种任务,为做作业而做作业,不讲究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乱打乱撞,稀里糊涂做完的作业,自己都看着陌生,说不清当初自己是怎么做的,题目做的再多,也一无所获。
我们也看到有些“神人”,他们看完题目以后,马上就提笔答题,似乎没怎么思考,就能思路清晰,一气呵成。真有那么神吗?其实不是他们“神”到不用思考,而是他们掌握了思考的技巧,把握好了思考的方向和度,解题速度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我们的建议:
1.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正确理解题意。
2.养成边读题边思考的习惯,边度边思考题干背后的意义。
反思与交流:
1.读题时需要一边读题一边思考吗?
2.根据题目思考出的东西太少,就可以放弃边读题边思考吗?
三、对做过的题进行反思
对做过的题进行反思,事半功倍。做错了的题会一错再错,做对了的题又老忘记……很多同学为此倍感困扰,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情形发生呢?对做过的题进行反思,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反思做过的题,在很多同学看来似乎有些费力不讨好,有空余时间还不如多做两道题呢。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无论题目做对还是做错,只要进行反思,我们的大脑就会经历新一轮的思考。一道题做对了,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是真的掌握了知识点,还是瞎蒙乱碰出来的?能不能找到更好的解题方法?这道题是一般的题目,还是值得花大力气总结的经典题型。一道题做错了,我们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会错?能不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自己在知识点的掌握上还有什么遗漏?是否有必要再做些有针对性的练习?
这些思考既能帮助我们快速的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和技巧,更能检测出我们在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对症下药。只要反思到位了,这种表面的浪费实际是帮我们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而不思则罔”,做题也一样。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题海之中,还不如花少量的时间来反思做过的题。掌握了这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学习效率自然能大大提升。
四、有选择性的做题
有选择性的做题才最有价值。做题既能考察我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能帮助我们激发学习的热情,开阔发散思维,积累解题经验。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当然需要做题了。
可是,我们似乎有做不完的题,无论我们怎样勤奋和努力,也不可能做完所有的题。但是,只要掌握了诀窍,不需要做大量的题,也有可能获得最大的收益。这一诀窍就是有选择性的做题。
盲目的做题实在是费力不讨好。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也难以提高学习成绩。唯一好处就是心理上有所安慰。只有选择性的做题,才有可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
我们在选择题目时要思考一番。问问自己这些题是否适合我们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要多花时间做些什么样的题?怎样才能获得它的价值?这些思考能够帮助我们正确的认识自我,能使选择的题更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然后,我们有目的性的选择最典型的题目,把每一道题都弄明白。只要题目选择对了,我们就能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也会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