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研究- 三名工作室新秀成果
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遇到工作室,遇到更好的自己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7-05-26

春天,希望的季节,萌动的季节。2015年的春天,作为乡镇年轻教师的代表,我有幸加入了东营市隆秀美名师工作室,那一刻,我很幸福!从开始的懵懂,到后来在工作室主持人、指导专家的带领下,制定个人成长规划,设计每一步的发展目标,然后向着目标前进。两年的时间,我从个人素质修养、教育教学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而这些,都离不开工作室这颗指明灯的指引。

遇见工作室,让我静静地打开一本书

刚工作时,我仅仅上班下班这样过了三年。直到那一天,区教研室的王延林主任到我们学校听我的课,课后,他给我一本《给教师的建议》。之后,王主任多次托别人从区教育局帮我带来专业书籍:《我就是数学》、《和吴正宪老师一起读数学新课标》、《智慧数学课》等各种专业书籍,让我学习、让我成长。这些书陪伴了我一年多的时间,从这一年多开始,我才慢慢开始懂得职业、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而不仅仅是周而复始地翻翻教参、上上课;批批作业——而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家庭、环境、心理,从老师的修养、能力、知识提高等各方面入手,去有能力关心、爱护、引领学生自我成长,而不仅仅为了上课,为了分数。

就在此时,我加入了隆秀美名师工作室。加入工作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隆老师让我们一起制定读书计划,多读书,读好书,还记得我们第一本共读书目是《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我们还举行了读书交流会,交流会上,工作室的老师们一起探讨了书中16位著名的特级教师最真实、生动的专业成长案例:丁杭樱老师的宽容智慧——让我们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真的摒弃个人喜好做到包容学生了吗?

黄爱华老师的讲台情怀——怀着感恩,走向讲台,把上课当成一种事业,当成一种追求。我们呢?是否有这样神圣的追求?华应龙老师的《向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很好的阐释了接地气的教学。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华老师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工业所需要的是一名技术熟练的操作工,而农业所需要的的却是能真正关注生命成长的农民。而教师,不就是这样一名关注着每个孩子生命成长的农民教师吗?如果没有对生命的关注、对生命的敬畏,即使业务再熟练、教学再精彩,却少了学生的绚丽绽放,再美,不也就成了空谈了吗?

就这样,在工作室的日子里,一本本的好书开始走进了我的生活:《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潘小明:数学生成教学》、《数学思维养成课—小学数学这样教》、《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等等。书里书外,让我的每个日子与书相伴、与智慧共舞。读书,让我和优秀名师对话,打开了我的教育视野,滋养着我的教育心灵,改变了我的教育生活。随着我越来越喜欢读书,我也把这一习惯带到了课堂上,带到了学生家里。虽然我是一名数学老师,但是引导学生阅读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情,作为班主任,我和语文老师充分沟通后,制订了我们班良好的读书习惯:每天早晨起床在家晨读十分钟,来学校早读由小领读带领同学们朗读课文或者是传统文化书目,晚上在家睡前阅读故事书半小时,并且摘抄3—5个好词好句。下午上课前的午练时间,是学生发挥自己故事才能的时间,可以是自己生活所见所闻。也可以是前一晚的阅读故事,同时我还制了一张好习惯表,由家长代为监督孩子的在家习惯坚持情况,每周一发,每周一收,经过半年多的坚持,在家长配合下,反馈良好,绝大多数的孩子已经形成良好的习惯。(文章最后附带本班好习惯表和班级公约)

 遇见工作室,让我在课堂历练中蜕变成长

 一堂课,不仅仅是40分钟的教与学。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备课尤为重要,一堂课,怎么设计,怎么布局,怎么开展,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多学习、多思考、多预设、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去年五月份,我和工作室的任小燕老师一起执教了一节《小数的加减法》。记得在我最初的教学设计中,隆老师对我设计的都是两位数的小数加减法,提出位数不同更具有挑战性,对于学生自己能体会“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更深刻。从我的导入到课堂预设,隆老师提醒我充分考虑四年级孩子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多做预设,不要铺垫整数加减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新课的学习中主动迁移。隆老师还告诉我,一定不能怕学生出现错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刘学娥老师指导我,重点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指导我在授课中可以去抓住和孩子紧密联系的、熟悉的生活实际的数学现象为切入点,切实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兴趣。付建龙老师也对于本课提出了两点关键之处,一是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跟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是例题中学生的发展点和困难点在哪里?……同一节课,不同的构思,不同的设计。从一开始备课,到试讲,到讲课,工作室的各位老师加上孙校长和王主任,都多次给我指导,每一次修改就是一次思考也是一次进步。虽然只是一节课,但是工作室的每位老师都去相互帮助,而且很多方法和理念都影响了我之后的教学与课堂,也正是因为这个团结互助的大家庭,才让我勇敢地在教育教学的路上大步前进。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一次次和我的学生共同演绎课堂的精彩。在区教研员视导中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在黄河口镇同课异构中执教的《搭配》获一等奖,在2015年全区优秀课例评选中执教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016年执教的《克与千克的认识》获得东营市“一师一优课”二等奖。

站在岁末年初交替的节点,回首自己七年的教学生涯,前一半,只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机械重复,而后一半,尤其加入隆秀美名师工作室以来,我才真正走上了一条读书、实践、反思的专业成长之路,开始了共读、共研、共同成长的共同体生活。

聆听着2017年春天临近的脚步声,我更聆听到了自己成长的拔节声。2017年的春天,我、我们工作室的每个“小伙伴”,将会讲述更加动听的故事,书写更美丽的诗篇。因为,遇到隆秀美名师工作室,我将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