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研究- 年度“优秀成果”案例
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仇千记专栏 - 做自己乐意做的事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7-05-10

做自己乐意做的事

宁夏银川市教科所  仇千记

大会交流基本框架:

一、守望语文30年(工作经历)

二、“积累+反思=我的专业成长”(业务成长)

三、“不惜力,却常常琢磨省力气”(工作思路)

   (一)当老师那些事——半页教案、班级阅读、无人监考、“单元检测集体作弊”

   (二)做教研那些事——取消低效作业、做微课题研究、返还统测试卷、十年古诗抽测

四、“非常辛苦,但不痛苦”(工作感受) 

大会交流详细内容(两万字)—— 

一、守望语文30年

我是1986年参加工作的,先后执教于4所小学——村级小学、乡镇小学、县城小学和省城小学;也先后供职于4家教研单位——乡镇教研室、六盘山下的隆德县教研室、宁夏第一区兴庆区教研室、银川市教科所。31年间在语文教师和语文教研员中间走过三个来回。表面上我在两个角色间进退反复,实际上我的命运在不断进步。我运气好,遇到了好多改变我命运的人,但也有三次,面临工作性质的变化时,我自己艰难而决然地为自己做主了,向后退一步,守望自己喜欢干的语文教师和语文教研工作。

第一次是我工作4年后,调到乡镇学区担任学区语文教研员。按照编制,我们有语数两个教研员,需要一个人到中心小学兼课,名义上是教研员,基本上是当老师;另一个则完全离开讲台协助学区一把手从事管理工作,等于是学区二把手。因为我是语文教研员,加上年轻,能写材料,于是领导选择了我,很多人为我祝贺,这在一个乡镇六七所学校100多名老师中也是令人羡慕的工作。但我不愿意。因为我冷静着呢,我才工作四年,过早的离开讲台,我必然会坐吃山空,我们农村有一句话叫“半年荒一茬田地,三年荒一个秀才”。

除了内心冷静,我喜欢站讲台,我享受上课的感觉!县政府的一位领导都说过,我是一个当老师的料。刚参加工作没几天,县政府四套班子的领导下学校检查开学工作,到学校要听课,老教师普通话不好,校长让我这个新老师应付。下课后,一位县级领导说,这年轻人就是一个当老师的料,我担心这么多领导听课会吓着他,没想到,他全然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他的眼里只有他的学生和他的教学内容。

他看得没错,我也感觉我是最适合当老师的。工作第二年我就在县市两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奖,成为固原地区年龄最小、教龄最短的教坛新秀。生活中我是一个胆怯和弱小的人,但课堂能让我兴奋和强大。即使在我失恋的那一段时间里,我失落、痛苦得要死,但只要上课铃一响,我的脚一踏上讲台,我就完全忘掉了一切,激情澎湃,神采飞扬。下课后,回到现实中,心中一凉,哦,我失恋了。

我喜欢干什么,我能干什么,只有我最清楚,于是我没有服从领导的安排,私自在中心小学兼课当老师了,打乱了领导的用人部署,那一年,我的日子因此而过得有些被动,加上当时妻子怀孕了,几个月后要分娩,于是我写了调动申请想调到我的老家乡镇去教书,再托关系分到我们村上的小学,离我们家只有300米元,大课间我都能跑回家给老婆挑一担水。谁知有心插柳柳枯萎,无心种花花盛开。开学后,我竟然调到县城一小了,后来才知道是县城一小和教研室开办了全县第一个双科实验班,数学是三算实验,语文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要在全县找一个语文老师,把我给瞧上了。

在县城一小,我得到了学校和县教研室很好的培养,两年后的1993年,我参加宁夏第二届优质课比赛,获得全区第三名; 1995年,我参加宁夏第一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比赛,获得第一名,几个月后代表宁夏参加了全国同名比赛,获得二等奖。次年我就调到县教研室专门从事教研工作。2000年,全国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以《六盘山下的小学老师》为题进行了报道。2001年,在我35岁时被评为宁夏最年轻的特级教师。因为工作细心,能写材料,同年被任命为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一边搞教研,一边办公;我常常是晚上写材料,白天下学校,尽可能做到教研、办公两不误。后来随着宁夏“课堂质量工程”工作的全面铺开,我办公的任务成倍增加,有时我无法到课堂上去听课评课了。有一天,因为要完成教育厅教研室的一项重要统计任务,我只能留了下来,我站在办公室窗子前目送着其他教研员坐车去学校听课,我突然心头涌上一股空落落的感觉,我想如果自治区人民政府知道他们评选的这个特级教师陷在繁杂的办公事务里,几乎要离开业务了,人家会把证书收回去的。但这也是单位领导的信任和重用,等于我就是教研室的三把手,在同事们的预料中,将来就是二把手甚至一把手,可我自己最清楚心中的空虚与茫然,我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就在这时,省城一所学校的校长通过熟人联系我,让我去教书。我答应了,于是几个月后我参加银川市兴庆区教师招聘考试,以三个单项全部第一的成绩比较体面的走进了兴庆区教师队伍,离开县级教研室办公室主任这个岗位,去省城一个叫“唐徕回小”的小学当一个普通教师了。这是第二次自己主导了自己的工作走向。

本来,在全国参赛后,深圳和银川都有学校联系我前去工作,我的一位老主任心地非常善良,曾经和银川两位教研员悄悄联系好银川一所名校,让我去银川发展,因为自己家庭拖累大(爱人是农民,还有两个儿子),感觉一个人难以养活一家人,同时也有一些亏欠的感觉,都曾经婉拒或放弃了。这次在家乡工作了18年后还是当叛徒了,但我的老家教育局非常厚道和仁义,派车把我一家人送到了银川,还在我工作关系保留的4个月间,我给别人干活,老家却给我发着全额工资。

在唐徕回小执教一年后,兴庆区又要招聘教师了,兴庆区教研室主任悄悄抽我入闱去命题、制卷。任务非常艰巨,时间相当紧迫。命完题后主任在电脑上紧张地输入试题,我一时闲着没事,于是拆了一个纸箱,动心思,量尺寸,挖洞,固定,粘贴,试坐了一个两个订书机能够同时工作的并联订书机,只要把整好的几页试卷伸进去,一次就能同时订下两个订书针,而且不偏不倚正好在装订线上,订卷子的效率提高了一倍。主任看着这个小发明微笑着使劲点了点头,回过头使劲看了看我,第二年,她当局长后,就使劲把我调进教研室了。不知道这次调动与那个订书机是否有关联,总之我第三次当语文教研员了,同时担任教研室小学组负责人,一年以后,被任命为教研室主任。

我的精力比较好,老婆是全职太太,家务不用管;我反对给孩子布置那么多家庭作业,所以两个儿子的家庭作业我几乎不管,他们两个学着我的笔迹在家庭作业上互相签字,几乎所有的精力就在工作中。既干着最辛苦的的小语教研工作,还处理着一个教研室所有的公务。但我不会当领导,很多工作事无巨细自己干,也不忍心把写材料的事情布置给其他教研员。干得纷繁复杂,后来几乎难于兼顾了。有时夜深人静的时候思考自己的现状,真想辞了这个主任,好好做做自己的小语教研,但这样做似乎有负于领导的信任,同时不知道的人会以为我犯错误了,被人家撸下来了。怎么办?就在这时,一个借坡下驴的机会来了,上一级教研单位——银川市教科所的小语教研员退休了,曾经与教科所领导相约过这件事。于是毅然辞掉了刚刚提为副科级的教研室主任一职,去做一个普通的语文教研员了。很多人知道后为我惋惜,觉得我刚刚踩上了仕途的点子,以后很有可能就是副局长或督导室主任什么的。我也内心纠结过,说实话,做这个主任也有成就感,老乡聚会或同学聚会时大家介绍我是宁夏最大的县区教研室主任时,我也感到比原来体面一些。但我抛开这些,拷问自己内心最喜欢和做起来最有感觉的工作,自己不要欺骗自己说实话——还是语文老师和语文教研。

于是第三次在前行中退守“语文”了。而且笃定了在这个普通教研员的职务上干到退休。所以连自己的副科级关系都没有迁转,在教科所后来的所有中层领导和副所长竞聘中从来不去参与,甚至在一个副所长退休后,所长私下里建议我给他当一个副手时,我也没敢答应。

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这个选择是对的,只有一次我有些动摇了:去年5月份,我应银川一所小学的邀请到江苏淮安进行教学交流,这是他们创办的一个叫“银淮之星”的教学品牌活动,已经举办了九届。这次淮安方面是淮阴区教育局承办的,规格比较高,我非常忐忑、非常慎重的准备着活动安排的讲座。开幕式之前是参观,见了淮阴区教育局长后,银川一方的校长介绍我,说这是我们银川市教科所学科教研室主任,我一听不对,马上要更正,校长立即用表情制止了我。我心中有些异样地明白了,即使是干一个业务活,人们还是比较讲究级别的,主任总比一个一般教研员要上档次一些。接下来,人家一口一个“主任”叫我。每叫一次,我就心里虚怯着一次、不自在着一次,就算淮安人不知根底,同行的我们当地的七八个老师都知道我是个冒牌主任,是个赝品哪。这时候我第一次怀疑当年辞掉兴庆区教研室主任和不参与教科所中层领导的竞聘是否做对了。直到讲座结束后,淮阴区教育局基教科的科长走上台来,说,这是他听到的最好的报告时,我的心理才轻松了一些,看来我给人家干的活,人家能够审验通过,就算是赝品,也无所谓了。

二、积累+反思=我的专业成长

2010年,《小学语文》杂志向30几个省级教研室小语会约稿,要每个省市选择一位小学语文特教教师写一篇文章,向青年教师介绍自己是怎样成长为特级教师的。可能念及自己是从农村地区成长起来的特级教师,也可能感兴趣于自己这样曲折多变的工作经历,宁夏小语会和教研室共同推荐我,让我向青年教师,尤其是和我一样的农村青年教师谈谈自己的专业成长。突出成就的欠缺和书面表达的不畅,让自己一连几天都难以下笔,最后,面对摊开的一大堆教案本、笔记本、日记本、剪贴本、复印本、“茶几本”和几百盘自录磁带,无须吹捧,也不必自谦,老老实实写下一个标题,叫《积累+反思=我的专业成长》。

故事一:火车上“布云”,教室里“下雨”

2003年11月14日,我在杭州自费参加完全国小语会的一个大型研讨活动乘火车去上海。一上车,列车广播里就传来一段甜蜜温馨的问候语——

“各位旅客,您所乘坐的这趟T706次列车是由杭州驶往南京的豪华快车,每天14:44分由杭州城站出发,中途只停留上海、苏州两站。今天是星期五,此刻已经算周末,您或许是回家与亲人团聚,或许是出门与朋友旅行,不论干什么,都是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需要提醒的是,出门在外,安全第一,请您不要把危险品、易燃易爆品带上列车。各位旅客,准备出行的操劳,刚才赶车的忙碌,都已成为过去,现在当您走进这整洁舒适的车厢内,伴着轻柔的音乐,您可以静静地休息了,列车是您暂时的家。距离开车还有五分钟,站台上送别亲友的朋友,您可以与自己的亲人或朋友挥手再见了,您的亲人或朋友我们会安全顺利地送到他要去的地方,您就放心地回家吧!”

多么甜蜜的问候,多么温馨的提示,说得我怦然心动,掏出纸笔,现场速记。车到上海时,这段精美的语言我已默记于心了,反正坐在火车上大脑闲着也是白闲着。

一年以后,无意中布下的这块 “小云彩”也在无意中“下雨了”。

那是2004年11月12日下午,自己所在的唐徕回小要召开全校学生家长会,在上午第四节语文课上我对学生说,这学期我们升入了六年级,新换了教室,下午家长们要准确地走进教室,再准确地落座在自家孩子的座位上以翻看作业和试卷恐怕有些困难。我提议学生为自己的家长做一次“向导”,不用亲自带路,只需写一篇二、三百字的“家长会路线指引”的文字说明就可以了。

这是我借故安排的一次即兴小练笔,目的想训练一下学生的“空间方位”描述能力。和往常一样,很多学生也觉得这样的小练笔有趣且有用,难度不大,当下就开始动笔。就在这时,一位平时不爱做作业的孩子站了起来:“老师,我给我妈口头说一下,不写,行吗?”

我说:“不行,孩子,你知道吗,我们是学语文的,我们就是文人,文人有文人的优势,文人有文学化的表达方式。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文学化。你听听人家列车广播员是怎样提醒和问候旅客的……”我模仿着列车广播员的语调把那段优美的文字向学生流利熟练地“直播”了一遍。我又说:“你再听听人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又是如何报告天气预报的——这是2002年12月20日的天气情况报告词——

各位听众,今天我国将出现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北方地区雪花飘飘,南方城市阴雨绵绵,相比之下,东北地区倒是晴日当空,白云朵朵。细密的小雪今天将继续在北京上空肆意飘洒,首都的大街小巷犹如铺上一层白白的薄被,摄氏0度左右的气温下空气将格外清新。石家庄、郑州、太原、西安、呼和浩特和乌鲁木齐,由东向西,纷纷扬扬的雪花将构成一道雪幕。华南地区浸透在大大小小的冬雨之中,充满了烟雨凄迷的南国气象。武汉、长沙、福州、南宁和广州阴有小雨,气温保持在摄氏5度左右。欧洲城市巴黎、伦敦和罗马,今天独享晴日;亚洲的汉城和曼谷虽然同属多云天气,却一南一北,冷暖分明。

不知是因为自己模仿得比较逼真,还是背诵得相当流利,教室里一时掌声雷动。这是两个很好的说教材料,也是两个精彩的写作范例,学生们听了很受启发。刚才不愿写的那个孩子站起来问我:“老师,我可以上来看一看吗?”我问他:“看什么?”他说:“我上来站在门口看看,我的那个位置该如何向我妈描述呢。”

下午三点,按照我的部置,60多位家长,每人手拿一页“家长会路线指引说明”准确落坐在自家孩子的座位上。我收上来一看,很多学生的“指路书”还真有些文学味。其中有两三位同学是以小诗的格式写下来的;另一位叫李昊的孩子写了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题目——“引‘娘’入室之上计篇”。

课堂上那则“天气预报”是我用磁带录下来的。我曾经用复读机录下了近200盘“语文磁带”,有专家讲座,有课堂实录,有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 天气预报”、“周日特别奉献”、“相声小品”(相声听得久了,我给我的学生写过一个语文相声《我用课文题目回答你》,被宁夏一个大型语文课改汇报会选用了,崔峦听过非常感兴趣);也有电视节目中的“百家讲坛”,各种表彰晚会中精美的颁奖词,还有与小学课文有关的电视连续剧片断,如“田忌赛马”、“七步诗”等,这些内容都是我非常宝贵的学习材料和课程资源。

故事二:《开国大典》的激情引题

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背诵的内容我会尽可能提早背会,在课堂上一字不落地背给学生,会收获说教无法企及的作用。再后来,坐在公交车上为“心疼”时间而悄然背诵。除了古诗文和一些经典美文以外,背得最多的是片断性语言。我曾经用背诵过的一段精彩语段为《开国大典》做过一次激情简约的开篇引题。

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走进教室,我站在讲台上,贮足了一身的激情,神情凝重地告诉学生:“同学们,在刚才‘升旗’仪式上,看着冉冉升起的国旗,我在想——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她曾经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过卓越的贡献,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推算出圆周率,制造了浑天仪。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民族辉煌的成就。但是翻开中国近代史,满页写着的却是屈辱和悲壮。十九世纪中叶,随着鸦片贩子的阵阵狞笑、圆明园的熊熊火光、古炮台的曲曲哀歌、谈判桌上的节节退让,‘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落后了,落后就不如人,落后就要挨打。在随后长达一百年的时间内,中华民族饱尝了世界列强的欺凌和掠夺。百年风云,几经沧桑,从孙中山到毛泽东,历经几代人的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一个让所有的中国人都从此站起来的那一天——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新中国成立了!那一天,在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一个隆重盛大的——开国大典!”

下课后,一位学生对我说,“老师,今天您开始讲那段话时,我浑身麻酥酥的。”我知道,孩子不善表达,他是被那段精彩的语言深深地感染了。一位听课的实习老师也撵上来说:“老师,您的那段导语太精彩了”。我笑着告诉她:“那段话是我的一位学生推荐给我的,我哪有本事写出那么精彩的语言。”他惊奇地问我:“那你是背下来了?”我点了点头,他又问:“那照着教案读不行吗?”我说:“行,但效果不一样,不要说眼睛盯着教案看一句讲一句,就是激情叙述中打一次结巴,都会影响这段文字的感染力。”实习老师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故事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介绍

上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一课前一晚,我再次打开录音机有选择地听取自录的《百家讲坛》中对杜甫的介绍,趴在客厅地板上接起一张大纸,精心绘制了一张《杜甫生平介绍图》。第二天上课后,我把学生全部聚拢于讲台周围,我指着黑板告诉学生——

同学们,此刻展现在你们面前的是一幅简陋的地图,上面十几个小圆点旁边标有十几个地名,这些小圆点如同散落在中原大地上的一颗颗珍珠,我用唐朝大诗人杜甫一生的经历为线索给大家串起一段悲苦、心酸而厚重的历史。我从湖北襄阳杜甫家的祖籍地讲起,讲他三岁丧母,父亲把他寄样在洛阳二姑妈家,受到了二姑妈良好的启蒙教育。七岁写诗,十五岁名震洛阳,三十岁与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结婚,三十三岁初识李白,三十四岁受李白鼓励入长安求仕,因奸相李林甫作梗,一直未能如愿,困顿长安达10年之久。四十四岁时才做了一个仓库保管员。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回家看望家人,才知道出生不久的小儿子饿死在襁褓之中。就在这时,安史之乱在他的老家洛阳发生,叛军直奔长安,于是他带着家人走上了流亡逃难之路,从奉先到白水,再到富县,安顿好家人后,忠于职守和为国分忧的杜甫只身前往我们宁夏的灵武,想把自己对叛军的了解告诉新皇帝李亨,却在半路上被安史叛军抓回长安,一年后化装成和尚逃出京城,到凤翔县见到皇上,所有大臣为他的忠诚和遭遇无不动容。皇帝给他一个左拾遗的八品官,当时他46岁。后来调到到了华州做一个无关重要的小官司功参军,曾冒死潜回洛阳寻找战乱中的家人,到家一看,四五个弟妹大都流离失所,只有三弟杜占独留家中,于是带着弟弟逃出敌占区和自己一起生活。随后因工资过于微薄,难以养活家人,辞官来到甘肃的天水、成县艰难生活,在49岁时辗转来到成都,在亲友的资助下有了一个避身之所“成都草堂”。52岁时终于迎来了安史之乱平息的那一天,那天他一路小跑,奔回家中,欣喜若狂地告诉家人“你们知道吗,安史之乱平息了”一家人喜极而泣。于是他挥毫泼墨、情系笔端,写下了号称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我竟然用了15分钟时间介绍历史背景,引出题目,如果参加优质课评选,仅凭这一条,都是最后一名。但“我的课堂我做主”,我有我的教学意图:杜甫一生忧国忧民,怀才不遇,遭遇战乱,颠沛流离,十九年搬家十一次之上,他是一个战争的直接受害者,叛军的老窝就在他的家乡。这样一个饱经战乱之苦的人听到战争结束的消息与一般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如果不进行介绍,很难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这首诗中有很多地名,理理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诗句意思。前边做好了铺垫,接下来读好古诗、结合注释和我的介绍理解诗意、最后把它背会甚至达到默写有20分钟足矣。

这样上语文课,我常常会享受在语文的天地中。每当遇到其他学科老师因故突然无法上课需要有老师顶替时,我的学生会争相飞奔到我的办公室,拉我去上语文课,如果我答应了,竟然高兴地奔走相告,然后前呼后拥地拥我走向教室,那种感觉就像拥有了一批粉丝似的。 

除了用抄写、背诵、磁带自录等方式积累材料外,我也通过复印剪贴积累资料,自修业务。宁夏《小龙人报》和自治区教研室曾联合承办过五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在每次担任评委后,我都能为自己留下一本优秀作文和问题作文的“复印合订本”,这是进行学生作文指导、作文教学讲座和作文教学研究很鲜活的一手资料。《银川晚报》近半年内曾经举办了两次大型公益讲座,让我给中小学生讲作文写作,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学生围上来要我签字留念,记者们写稿称我为“明星老师”“魔力老师”,其实不是我有什么魔力,是我几十年积攒下的那些真实、典型的习作案例有魔力。连我都想不到,几十年前复印的那些学生作文还真有这么好用处。 

故事四:杨再隋教授的鼓励

进入课改以后,有机会聆听很多专家的学术讲座,不止一次听到“老师才是真正的研究者”,甚至,“老师才是真正的专家”之类的话。每听此言,心中就犯嘀咕:老师,果真能成为研究者?我们充其量就是一个教书匠,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如此这般,仅此而已,哪能干了人家专家学者们干的事?专家们如此“高抬”老师,可能就是对老师们的一种热情鼓励吧,或者就是对老师职业的一种“理想化定位”。

直到工作十四年后,一篇文章的发表,才让自己第一次真切感觉到:原来,自己也是研究者。

2000年6月底,全县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统一毕业考试。阅卷时,照例又有很多“套写作文”、“虚假作文”要由我复审赋分。每打出一个较低的分数,心里必将经历一次不忍与沉重。联想到1998年全国高考作文里,很多考生编造“自幼残疾”甚至“父母双亡”这样的悲惨故事以表现自己“战胜脆弱、培养坚韧品格”的事件,终于忍不住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摊开一大堆逐年收集的学生虚假作文和草写的很多“批阅随记”、“教学反思”,一口气写下了一篇题为“走出误区,返朴归真”的文章,对农村小学生“七八岁说着真话入学,十几岁写着假话毕业”的现象从作文教学方面做了深层次的剖析与探究,提出了“闭塞落后并不意味着无啥可写”、“思想健康不等于只唱赞歌”、“小学生作文的目的是练笔,并非文学创作”三个观点。

文章寄给了《宁夏教育》编辑部王水平老师。一个月后,王老师打来电话,说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他非常同意文中的观点,为此,他还专门配写了“编者案”将一同刊发。后来,王水平老师还特意告诉我,杨再隨教授来宁夏讲学,他向杨教授特意推荐了这篇文章,杨教授浏览后说“非常可贵”,这篇文章发表于课改之前,但其中有些观点就是“课标”对作文教学的新理念。

杨教授的肯定,让我突然明白:一个普通的教师,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研究者。而做一个研究型教师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善于反思,因为那篇文章中的一些观点,最早就是自己作为“教学反思”写在教学笔记或教案本上的。

反思是一种基于现实问题的有效思考,也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换角度思维”。

一篇“反思类”文章的发表,加上杨再隋教授的鼓励,反思成了自己的一种工作思维和工作习惯,这种习惯在唐徕回小工作期间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因为唐徕回小很早就有一个规定:每课的教学设计后面要求老师写“教学反思”,是规定内容。仅凭这点,我对唐徕回小的校长刮目相看。于是在该校执教的两年间写下了100多篇教育教学反思,最长的一篇一口气写了24页,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的马兰副主任在一所高中当副校长时曾经用我的这些 “反思”给青年老师做例子,启发他们用反思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因为自己后两次当老师是从教研员岗位上下来的,我可能比其他老师多了一些朴素的研究意识和反思意识:正反案例原样留存,及时记录教学过程,自觉撰写教学笔记,这样积累了大量的鲜活案例。于是在后来再次做了教研员后,这些源于自己教育教学的案例,再加上教研员岗位上从听课、培训中及时采集的别人的课例和资料,为我汇成了一个零散而丰富的案例仓库,直接服务着我现在的教研员工作。近十几年,按照各级教研单位的安排和学校的需求订单,逼着自己做下了三四十个讲座,从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识字教学、作文教学到综合性学习,从教学反思到教师素养、师德修养、教师职业幸福、班主任工作等等,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业技术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到残疾人康复中心,从教师、校长到中小学生,这些真实、鲜活、典型的案例,成为了我的讲座中理论框架下最有生命力的血肉。老师、学生听讲座,最受启发的就是这些实例。 

三、“不惜力,却常常琢磨省力气

“不惜力,却常常琢磨省力气”,这句话是我父亲对我的评价。当初父亲让我成家在农村,就是看上我是庄稼行里善于动脑子干活的人。别人家的人力车的刹圈是固定的,我把它做成活动的,既延长了刹圈的使用寿命又节省人力;别人家的人力车和施化肥的机子是买来的,我们家的人力车是我组装的、施化肥的机子是我看明白机器的原理后自己动手打造的,给家里省了好多钱。

干工作不惜力,这是性格所致。很多人都知道我做事非常踏实,一板一眼,从不敷衍。连人教社的陈先云主任都知道我的性格。几年前全国小语会曾经组织各省市几十个教研员编写《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一套读本,我被吸收为“通稿人”之一;清样出来后需要认真做校对,同时对书中几十位革命家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他特意把一本两寸后的《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委员大辞典》和《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低年级本的清样从北京寄到了银川。低年级本是注音的,校对更加复杂,对几十位老一代革命家的排序更加复杂,需要把他们的任职、履历,担任常委、中央委员或候补委员的时间一一列出来,再按规定进行排序,不能有丝毫差池。我知道,这是陈主任对我的信任和肯定。

但很多人不知道,我的性格里除了“踏实”,还有 “不踏实”。我不会亦步亦趋、按部就班的去工作,我有我的想法和思路,甚至追求变革与创新。   

 (一)当老师那些事——半页教案、班级阅读、无人监考、“单元检测集体作弊”

1991年秋季,意外地走进了县城一小做了全县第一个双科实验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几天后,鼓足勇气向校长问了一句话“校长,有些地方我想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可能与学校平时的规则不大一样,可以吗?”校长看看我,笑着说“行”。

有了校长的允许,于是我第一件事是把自己的教案变成了“半页教案”,即在学校下发的教案本每一页宽度的三分之二处画一条竖线,左边写第一次教学设计,右边留着用红笔写二次备课的内容或教后记(现在我知道可以叫教学反思)。

第二件事是为我为班级征订了六七种适合于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每种5份,重新摆放了教室里的桌椅位置,将一面墙空出来,打进四根水泥长钉,拉了两道长长的铁丝,将这些报刊杂志骑在了铁丝上,供学生在闲暇时间随时阅读。当时学校安全压力没有现在这样严峻,中午学校大门敞开着,吃完饭返回来的学生和中午不回家的学生就在教室里读读报纸,看看杂志。后来有一天,我们班的一个学生跑来告状(当时我住在学校),说周围几个班的个别学生蹭进来也看我们班的报纸,我跑到教室一看,还真有几个外班的学生,我立即通知很多班级,欢迎和邀请喜欢阅读的孩子来我们班共同阅读,我们这个教室自然发展成为学校的第二阅览室,甚至比第一阅览室的人气更旺,开放时间更长。我也常常阅读这些报刊杂志,挑选一些很好的文章,每到期中和期末进行“阅读题”复习时,每5个人一组(因为每种报纸5份),围圈而坐,我会针对这些文章出一些训练题让他们小组阅读、做题、交流和讨论。现在看,那也是小组合作学习。

第三件事是在自己班实行无人监考,每到我的单元测验和毕业前模拟考试时,我都有意不监考,偷偷去打乒乓球。后来副校长发现了,知道了原委后,“遭到了”他的“严重”表扬。 

十多年后,我第三次当老师,我把无人监考带到了自己在唐徕回小执教的一个五年级班里,但颇费了一番周折。

接班第一周,我在学生中悄悄进行调查,获得的信息让自己内心比较沉重,考试作弊之分,在这班小学生中比我预料的还要强劲。三天之后,我特意选用了一份试卷,预备了一身的激情走进了教室。

试卷分发之前我十分郑重地告诉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班将实施无人监考”,学生们惊得个个张大了嘴巴。我能读懂他们的表情,也能明白他们眼中的疑惑。我对第一次实行无人监考,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比较周密的实施方案。

我首先做了他们的理解者,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亲和,我说:同学们,你们有人以前考试作弊,我能理解一大半,因为我知道你们的压力很大,尤其是城里的孩子,几乎所有的家长已经拿六七十分不到回事,考八十多分儿都要挨骂,考九十九分还有问为什么丢了一分是吗,学生们个个点头,对我一脸的亲近。重压之下,最容易走邪!我小时候拉过大锯,均匀地给锯子施力,一般不会跑线,如果使劲给锯子加力,锯子往往会左右摆动,容易走歪。考试和拉锯是一个道理,好在单靠分数评价你们,社会、家庭、学校正在进行艰难地改变,暂时我虽无力给你们减压,但我会让你们思考一个可能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我们有一本教材叫“品德”,每周要安排一节课专门去上它,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一边念着品德,一边考试作弊,你说滑稽不滑稽?作为老师,我在看重一纸分数的同时,更看重一个人的品德。我的每一次考试,首先考验的是你们的诚信,然后才是语文。接着我给他们讲了自己在原来的班级里一直实行无人监考的实例,又推心置腹地讲了很多诚信为上的道理,情绪激动处忍不住在黑板上郑重地写下“诚信为上”和“五六班无人监考”等字样,并加注两三个感叹号,最后发了卷子故意郑重地和他们道别:“同学们,我去办公室了,我十二分的放心大家,我知道我现在的这班学生会比我原来的学生做得更好!”

回到办公室,其实也坐立不安,我心里很明白:十几年前在自己学生中实行的无人监考,开始于二年级,很多小同学一开始心中就没有作弊的概念,以后只需培根固本防微杜渐便可。而今天的无人监考,是自己仅用二十分钟时间扇乎起来的一种行为现象,缺少稳定性,一旦遇到不了外因的引诱,一些有作弊前科的学生难保不会故态复萌。我自己又不能亲去查看,只好请办公室的两位同事假装路过教室门口先后进行探视,他俩回来后都说学生十分规矩。一个多小时以后,估计大多数学生做完了会做的题,之后便会进入一段危险期,怎么办?于是我想到了学校领导,让领导给他们及时送去一份高层鼓励。于是我走进了副校长室。按照我的安排,副校长假装查课走进五六班,故意询问:“你们班怎么没人上课”。然后就此盛赞我们学生一番。副校长很乐意,回来后很高兴地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还真不相信学生能无人监考。

跟着下课铃声,我按时走进了教室,全班学生似乎是打了胜仗一样看着我。我一言未发,按照我事先的安排,从后往前依次把试卷传了上来,有条不紊。等我把整个试卷收到手中的时间,我的内心也被震撼了,我的眼睛里可能闪现着亮亮的液体,学生的情绪也异常激动。静静地注视了他们半天,进而提高声音说:“同学们,你们了不起,你们创造了唐徕回小历史上的一个神话,一个无人监考的神话,我向你们表示最真诚的祝贺”。教室里掌声雷动,有的学生眼眶里也闪耀着亮亮的东西,我心中默默地说:我成功了!以后只需不断鼓励,无人监考就会在五六班生根发芽。下课后学生纷纷围住我,迫不及待地告诉我:“老师,副校长来过了,说咱们班同学很不简单”。我说:“是吗?据我所知,副校长轻易不表扬人。看来,做一件好事,谁都会夸奖!”我趁势布置学生将今天亲身经历的这件事写进自己的日记里(写日记也是我们班的习惯,只是日记本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童年岁月”),然后交给家长看。为什么特别让家长看呢?我想让家长给孩子也送上一份鼓励。好孩子有时是夸出来的。

后来,但凡是我自己的考试,我都会实行无人监考,我的学生逐渐远离了考试作弊。

再后来,在这个班里发生了另外一件事,让我在工作18年后才明白了考试的真正意义,由此,在自己班里开启了另一项另类做法——“单元考试集体作弊”。

一天早操后,一个学生跑来向我反映一个“重要情况”:三个“病号”没有上操,他们趁其他同学不在的时候,偷看了教室柜子里的单元测试卷,还向他们各自的一两个好朋友“有福同享”了。

这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明天就要进行单元测试,试题却提前泄露。恼火中思考了两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会偷看试卷?当然是为了考一个好成绩;偷看后会怎么做?他们必定把看到的题目使劲准备,考试时就能完全正确地做到试卷上。想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考试的作用原来就是这样!考试就是一个手段,借助考试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好好复习巩固。于是有些激动,上课前快步走向教室,将第二天将要进行的单元测试卷放在讲桌上,问学生:“明天就要进行单元测试了,想不想提前看看试题?”学生们面面相觑,继而都笑了起来。他们以为我在开玩笑。我说:“学习委员,把试卷发给大家,你们有一天一夜的时间,可以把试题看个够!”大家这才知道天下还有这等奇怪的事情,居然可以提前拿到试卷。等大家笑逐颜开地领到试卷后,我补充了一句:“卷子只能看,不能在卷面上做,明天在考场上交换空白卷,然后再做。”那天晚上,估计班里每个学生都在积极主动地学习,不用我布置,也不用家长督促和检查,一个单元主要的训练点都得到了最好的复习和巩固。第二天上午两节课上进行考试,所有的学生信心满满,胜券在握,只听见钢笔在纸上“蹭痒痒”的声音在教室里流淌。考试后的阅卷比较轻松,因为绝大多数试题都是一路对号往后打,每一篇作文都写得具体丰满,情真意切。最高兴的是发试卷的时刻,90%以上的同学都是90分以上。王铎平时的考试从来没有上过60分,这次居然考了86分,他是扬着试卷奔跳着走下讲台的,全班学生都笑了,为他高兴和鼓掌。看着王铎的背影,我突然有一种酸楚:这孩子从来没有享受过成功的甘甜。

王铎的家长知道后,特意打电话软中带硬地问我“这样考试算不算集体作弊?”我一番说理后,他也转过弯来了,直夸我“高明”。

一次 “试题泄密事件”,带来一次打破常规的思考,让自己工作18年间都未曾“转过来的一个弯”一下子豁然开朗——考试,真的只是一个手段!单元考试更是一种复习型检测,为什么要等同于选拔性考试呢?

从此,我的所有单元检测都这样“集体作弊”了。 

(二)做教研那些事——取消低效作业、做微课题研究、返还统测试卷、十年古诗抽测

1. 取消低效作业

2004年进入唐小执教,一开始就担任学校教科室主任。我发现当地语文作业类别比较繁杂,有《语文同步练习册》、作文本、生字本,还有一个手抄的语文作业本4个本子让老师布置和批阅,每学期接受教育局一两次的检查与考核。其中手抄的“语文作业本”费时又低效,需要老师在黑板上抄写题目或口头布置,学生手工抄写后回家完成,再交给老师批阅。很多老师认真布置和批阅着《语文同步练习册》,因为这本练习册中,每一课都有比较全面的练习题,大都设计得很有质量。手抄的“语文作业本”完全成为了一个应付检查的本子,或者布置一些抄写词语或课文片段等机械重复的题目,或者私下让学生买了第二种《语文同步练习册》,让学生把其中一些题“文字搬家”过来,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老师明知有了一本《语文同步练习册》就足够了,这本手抄作业本完全是个多余,但多少年如此,谁也没有向上级质疑和建议的意识,即使有了这个意识,往往鉴于教育局是上级单位,很多人也不敢说。显而易见的高耗低效,影响着多少老师、多少学生,我是一个藏不住想法的人。

于是,我用了半晚上的时间,把一个语文老师所有的工作一一作了时间估算,列了A4纸满满一页,最终算出来每个语文老师只有每天净工作9小时40分钟才能比较像样地完成所有任务,由此指出大班额情况下语文老师的超负荷工作问题;列出了手抄本语文作业本高耗低效和“阅读题必然缺失”等种种问题。

第二天,我打通了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的电话,郑重申请取消“手抄本语文作业本”,为了表明我们不是偷懒,在取消一个本子的同时增加了一个语文作业叫“语言银行”,数量上并没有减少。对方被我说动心了,告诉我几天以后给我回复。

几天后,教研室副主任打电话给我:对于语文作业增减的建议,唐徕回小可以试行,他说“试行”,于是我们就实行了。全校语文老师和全体学生拍手称快。

2.做微课题研究

做过8年的县级教研员,校长高看于我,以为我做课题不是问题,让我给学校多申报几个课题。当时有几个立项的课题是学校档次的象征。其实我们很清楚,大多数学校所申报或立项的课题是一个“面子课题”,是为了在教育局考核中挣得几分成绩的“纯文本课题”(还不是一个规范的“纯文本课题” )。

我不能冒充行家。我给校长实话实说:我不懂课题(当时懂课题的也不多),我充其量是一个村的民兵营长,领着大家练练拳脚,拎着锄头大刀做些看家护院的事,或者打个小游击战;而做课题,似乎是上规模的兵团战,让我做几个大课题,是一个比较吃力的事:一缺能力,二缺精力,三缺权力,四缺财力,这是很多学校读绕不开的现实。我同时告诉校长:我做不了大课题,我能做微课题,能针对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做有实际效果的微课题。校长点头同意。

说完这话时间不久,学校语文教研组长让教育厅直属小学挖去了,校长让我又接管了语文组的教研任务,一次教研组活动开始前的几个老师的谈话,引发我们做了一个很有效果的“微课题研究”。

那天下午是语文组教研活动时间,几位老师利用活动前的几分钟赶批学生作业。突然,一位老师撂下红笔,痛苦地叹息道:“愁死人了,满页的错别字,改都改不完!”另一位老师说:“不改不行,改了白改。这次改了,下次照错。”第三位老师指着手中的一个本子和一支红笔发表高见:“各位,告诉大家,我每次面对这样一篇满页错别字的作业,我就有这样一种感觉——我好像是一位八路军战士,提着一把老枪,站在山顶上往下一看,天哪,满山坡的日本鬼子!我不断扣动扳机,撂倒一个,上来一个,撂倒一个,上来一个。最可气的是,明明我一枪撂倒了,但那家伙过了一会又摇摇晃晃起来了,赶不尽,杀不绝。”大家哄堂大笑,又频频点头。

那次教研活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但活动前老师们关于错别字的那段谈话不时在耳边回放,有趣又沉重!活动结束后,我陷入了痛苦的思考中:学生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错别字?有没有好办法减少这些错别字?突然,一个思路浮上脑际:何不做个小专题研究,花一些功夫好好研究一下错别字现象,或许能找到一些规律和策略,减轻一下学生和老师的痛苦!

说干就干,马上制定方案。

酝酿了两个晚上,请来了副校长、教导主任和几位年级组长,大概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敲定了一份简单可行的课题方案:

微课题名称:小学生错别字现象研究

研究内容:

1.调查分析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原因

2.研究教学中减少学生书写错别字的策略与方法

研究方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主要研究者:仇千记、徐惠

研究步骤:   该课题周期为三个月,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分析阶段(2006年4—5月)

1.选取部分班级为调查对象,印制表格,让语文老师组织学生照样子清理记录本学期语文作业中老师标示出来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2.各班组织学生干部根据个人错别字调查表整理出全班同学出现的常见错别字。

3.由徐惠老师根据各班整理的常见错别字梳理出“全校学生常见错别字表”

4.仇千记进行文献阅读和师生抽样访谈,尽可能全面了解分析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各种原因。

第二阶段:总结指导阶段(2006年6月)

1.由徐惠老师根据“全校学生常见错别字”命制一份改正错别字的手写试卷(机打试卷只能呈现别字而无法呈现错字)  

2.语文组组织中高年级利用20分钟自习课进行检测。

3.由仇千记在调查分析和与部分老师讨论研究的基础上,以书面报告或讲座的形式汇报调查结果,发表调研结论,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实效性建议。

统计,访谈,阅读,分析。两个月下来,研究取得了丰富而鲜活的一手资料,对错别字成因有了全面而深刻的探究。

以何种形式反馈研究成果,是书面报告,还是专题讲座?我征求了几位老师的意见,结果几乎一边倒——大家喜欢听讲座。于是在上课之余我精心准备了一周之后,利用一次语文教研活动时间为同事们做了题为《错别字现象与小学识字教学》专题讲座。在这个讲座中,我共列举了造成学生写错别字的八大原因,并经过深入思考、讨论和经验征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七条对策和建议。

原因一:现行教材的编写有问题

对策:逐级呼吁,修订教材——“降低低段识字量”

原因二,识字教学方法单一

对策:优化教法,提高实效——“多种方法教汉字”

原因三:识字教学安排失当

对策:识记字形,合理安排——“分而治之写生字”

原因四, 重“嘴上分析”轻“笔下练习”

对策:兼顾字理,说写结合——“精讲多练写汉字”

原因五,重新授轻巩固

对策:温故知新,及时巩固 ——“栽树不忘勤浇水”

原因六,靠做题改正错别字,几无效果

对策:马上记录,立即改正——“错字别字入病院”

原因七,汉字本身难学,错误不可避免

原因八,汉字识记中的“负迁移”现象。

对策:夸张书写,加深印象——特写破解“负迁移”

讲座有理有据,有破有立,理论联系实际,既分析错别字产生的种种原因,又为平时的识字教学和减少学生错别字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和建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返还统测试卷

在唐徕回小仅仅做了这样一个微课题研究,一个月后,工作单位发生变化,调进兴庆区教研室了,再次从事小学语文教研工作了,同时兼任了教研室小学组的负责人。

我的办公室一角整整齐齐保存着一大摞学生试卷,都是近几年兴庆区教研室对个别年级统一抽测后留下的。我做过教研员,我知道这些试卷为什么不能返还给学生。能拿到桌面上的理由是考完后要从这些试卷中抽取一部分用于卷面分析,其实还有一个小的原因大家心知肚明,但不能口头相传,就是每一次大规模考试的集中批卷,时间紧,任务重,批卷中难免会有失误和判分不当,试卷发下去会把教研室的电话打爆的。于是,成千上万份试卷只能这样静静地躺在这里,无异于一堆废纸。而我刚从一线回来,我知道在学校那边,考生和带课老师都迫切希望能够见到评阅后的试卷,直面得失,以便查漏补缺;学生家长也希望在看到一纸分数的同时,能够见到分数背后的“物证”。

于是,我提出了今后检测能否返还学生试卷的思路,其他教研员十分理解我的想法,但前提是保证改卷几无失误,判分近乎精准,这很难做到;二是卷子返还后卷面分析怎么做,怎样取样分析和统计。有教研员好心劝我不必苛求自己,所有的县区抽测都没有返还试卷,多少年也是这样。

我想,返还试卷没有先例,不代表着就不能开这个“例”,凡事都是人做出来的,好好推敲推敲,或许能有好的办法。经过两天的思考和策划,我终于很好地解决了所有难题,并且减轻了教研员的工作量。

首先,我将抽测阅卷工作与各级骨干教师(主要是县区级)的培养和考核联系起来。每次轮流选抽一部分骨干教师承担主观题的阅卷工作和担任各大题阅卷小组的组长,责任到人,网状管理。凡参加阅卷工作的老师,都要填写一份阅卷记录表,随手记下阅卷过程中的点滴感受和鲜活案例。阅卷结束后交小组长汇总提炼,准备在随后进行的卷面分析会上向全体科任老师反馈。最后由教研室收集合订(有的还需复印合订),建立骨干教师阅卷档案。同时规定返还试卷后三天内是“投诉期”,教研室两部电话是热线电话,如果哪道题的阅卷出现了问题,由阅卷人负责解释和更正。这样精选了评卷队伍,加强了责任意识,于是就极大地提高了评卷质量,大大减少了评卷失误。每次考试后的“投诉率”几乎为零。

其次,我设计了三种表格,将学科教研员集中进行的一些统计工作分散到学校和改卷现场,借 “人多力量大”的优势, 每两人一组承包登分,并计算出相关数据,提供给教研室教研员用于汇总分析。

最后,阅卷结束后,在阅卷地现场召开一场规格较高的“抽测研讨会”,通知抽测年级的任课老师和学校教研组长等人到会参加。整个研讨会包括五个环节:第一,命题者详解命题思路和考查意图并于大家互动交流,征求意见,以便不断改进命题和制卷工作;第二,各阅卷小组长轮流上台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 ,重点列举和分析从卷面中反映出来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由教研员主持,对反馈出来的共性问题或突出问题进行现场研讨;第四,各位任课老师领取本班试卷,检验改卷情况,如发现问题由阅卷组长现场解答或纠正;第五,各学科教研员收集或复印主要资料,为接下来撰写学科卷面分析提供具体、全面的内容细节。

这项工作改革,得到了学生、家长、老师和学校的一致好评,大家称返还学生试卷,还了大家需要的“考试知情权”;骨干教师和所有参加卷面分析会的老师都说一个下午的交流会无异于参加了一次命题培训和教学研讨,平时难以遇到;教研员老师也暗暗高兴,他们撰写分析报告的一手资料已经获得,而且非常厚实。

4.十年古诗抽测

2001年,试验版《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以“专家推荐”的方式列举了70首古诗文篇目供小学生背诵积累。为了落实这一学习任务,银川市从课改第二年就启动了“小学生古诗文背诵推广工程”,从2007年开始,每年4月中旬组织人员深入六个县区基层学校进行抽测和督查,结束后把抽测情况和现场故事写成五六千字的报告进行反馈。这项工作历经十年,已经成为了银川小学语文一项品牌活动,很多老师和家长用“功德无量”来评价这个工作。

这项抽测最初只是针对于六年级学生。2009年古诗词背诵抽测时,我看到很多学生把70首古诗背得滚瓜烂熟,我无限感慨,也非常惭愧。我给人家学生做评委,只能翻开书看着原诗做评判,很遗憾啊。我们当年上小学时也背过,我们背的是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几乎没有背过一首古诗。今天于是萌生了一个想法:补课!不仅自己补,更想让我服务区的语文老师和我一起补。于是,我向全市35岁以下的语文老师写了一封倡议书,题目叫《辛苦五六年,受益一辈子》,这封信写得很实诚,很中肯,也有点文采,我把几十年积攒下来的几滴墨水全挤出来了——

全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朋友们:

十几年前,几年前,或者是几个月前,不论是因为喜欢而刻意选择,还是为了求职而随缘加入,总之,命运的安排让我们共同从事了一份很可能要相伴终身的工作,叫“小学语文老师”。如果有一本“职业词典”的话,那么“小学语文老师”这个“词条”下会有很多现实而深刻的引申义:①辛苦。不说别的,单就批改一次作文,足以让我们几个晚上伏案疾笔、绞尽脑汁。因此,语文老师提着一大摞作文本回家,常常是放学路上一道沉重的风景;②琐碎。语文老师十有八九又兼做班主任,几十号活蹦乱跳的孩子,无数件繁杂零碎的班级事务,还要隔三岔五地做统计、填表格、办板报、搞活动、做计划、写总结等等。然而,“小学语文老师”还有一个“义项”却不被我们所轻易提及,那就是我们比其他学科老师更加神圣和幸运——因为我们教的是“母语”,是国语!中国几千年文化积累,就沉淀在祖国语文这一浩繁博大的天地中:一篇篇大气磅礴的先秦散文、一首首含英咀华的唐诗宋词,一本本跌宕起伏的戏曲小说、一副副工稳精巧的对子楹联,还有一段段隽永深刻的名言警句、一句句通俗简洁的谚语俗语,甚至一条条言简意赅的成语、一个个方正工稳的汉字……与语文结缘,虽苦也值。

……

“腹有诗书气自华”,背诵经典有百利而无一害,它是提高我们文化底蕴和语文素养的最好途径,也是我们专业发展的“奠基工程”。为此,银川市教科所小学语文学科、银川市小学语文研究会特向全市35岁(1974年以后出生的)以下的青年老师发出倡议:趁着年轻,与学生同背经典;为孩子做出榜样,为自己储备营养;辛苦五六年,受益一辈子。

倡议发出后很多学校立即响应。同时也有两种反对的声音传来:一种声音说,背诵经典是好事,为什么把我们35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划拉在外边;另一种声音说:经典是国粹,凭什么倡议语文老师背,我们英语、数学老师就隔在圈子外。这样的反对比表扬还中听啊!第二年抽测古诗时,老师也加入进来了,学生看着自己的语文老师甚至英语老师、50岁的老教师自愿和他们一块接受抽测,那是一种多大的鼓励与教育啊,我们常常在抽测现场被感动着。

为了配合这项工作,我一直打算编写一本准确解读课标推荐的75首古诗的书籍,2013年,我的第二个工作室成立,于是有了着落:和我的十名成员合作出书!11个人AA制编写,AA制出钱。于是作为工作室启动时的第一份作业布置给了大家,两年后 “超预想”精彩完成:除了计划编写的“诗句注释、诗人介绍、诗文翻译、诗文赏析”几个板块外,还特别搜集了96篇精美文章,以“拓展阅读”的名义编入书中,将古诗背诵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设立二维码,把75个诗文赏析从书中精简下来做成电子版,让学生扫描阅读;设立二维码,把75首诗的童声朗读录下来,让小读者通过扫描存入手机随时随地能够聆听;设立二维码,让我的十个成员每人讲授一首古诗,以视频的方式把他们的形象永远留下来,既服务于读者,也是这个工作室永远的纪念。

四、“非常辛苦,但不痛苦

银川市下辖六个县区,共有205所小学3348名小学语文老师,各县区有一到两个小语教研员,市级教研员只有我一个人。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与服务次数的积累,与一线学校和老师的“熟悉度”也在不断提高,基层教研室和学校的“预约订单” 也在逐年做加法,常常提前两三周写在在我的“工作日志”上。近几年全国开展“一师一优课”的评选,教研员几乎成了难以停歇的陀螺,白天去课堂听课,轮不到现场去听的,老师们不甘落后,一定要把教学设计发到我们的邮箱或微信中让我们把脉修改。更有一种无法预计但几乎天天都要认真对待的工作,如同家常便饭一样加塞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那就是回答一线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我们能够理解,一线老师高看着我们这些教研员,把我们看做是各种教学问题的解决终端和“活词典”,这也是一份信任和抬举。而且态度越和蔼,越是认真对待,回访率就越高,常常占用着自己的休息时间。

半个月前的5月5日,组织教师到南京观摩素养大赛。一路奔波,于下午6点多住进宾馆,洗漱一番后,打开电脑开始修改两个教师的教学设计。同行的几位老师约自己一块儿出去吃饭。大家极力动员自己到夫子庙吃鸭血粉丝汤,然后夜游秦淮河。经不住大家的劝说和风景与美食的诱惑,毅然关了电脑,给自己几个小时的放松时间。

谁知,自己就是个干活的命。刚到夫子庙,就接到宁夏参赛选手的求助微信:她准备的讲演故事内容完全与前面的选手“撞衫”了,都是《鸭妈妈找蛋》,试想,现场老师和评委刚听完一个《鸭妈妈找蛋》,又要听一次,该多么无趣。她要我为其加一个临时开场白,调侃一下气氛。于是,随后的游览中,随船行进的只是我的身体,我的思维已经在《鸭妈妈找蛋》的剧情中和明天的舞台上游荡。好几个设计浮起又沉下。最终,一个比较理想的调侃随着游船到岸而尘埃落定。在回宾馆的出租车上,打电话说给了求助老师,她非常满意。

第二天比赛中,第十一号选手的讲演故事《鸭妈妈找蛋》结束后,宁夏选手上台了,她非常自然地说:“各位老师,大家有所不知,鸭姥姥曾经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这两个女儿长大后就成了鸭妈妈。他们两个都是马大哈。这不,姐姐刚找完蛋,妹妹也来找蛋了。”话音刚落,现场发出一阵轻松的笑声,气氛果然好多了。比赛结束后,著名节目主持人鞠萍姐姐点评时说,十二号选手和十一号选手内容撞车了,这比较吃亏,但十二号选手开头的几句调侃很好,这在专业术语中叫“现挂”。

越来越密集的教研活动,两三个工作室的开展,加上滚雪球一般的基层服务和不计其数的答疑解惑,让自己几乎每天都在满满当当的安排中度过。

白岩松有句很有名的话,叫“痛并快乐着”,很多人在引用着。我本来也想赶个时髦,但总觉得自己的工作感受既不是很快乐,但也绝不会“痛”。尽管在极度辛苦时,也会发牢骚,会期盼着教育局能否再调来一个教研员,帮我分担一下,小学语文队伍实在太庞大了;有时也会盼望着退休,早点过过轻松闲适的日子,尤其在身体出现问题时,也会非常现实地权衡得失,但更多情况下,当一线老师感叹我太辛苦时,会非常真实地回答一句:“是很辛苦,但不痛苦!”整天俯身在自己业务的天地里,干着自己比较钟爱的活计,辛苦着,也充实着;忙碌着,也收获着。

2017.5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