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研究- 学科名师工作室集锦
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行走在团队研修的路上,我们是幸福的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7-04-13

尊敬的各位专家、名师们:

大家好!我们是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首届名师研修团队。下设8个名师工作室:3个语文、2个数学、1个外语、1个综合和一个心理。今天,由于工作关系,只来了3个工作室的代表:数学、语文和综合。我们是一支非常年轻的、稚嫩的团队。

(情景再现)今年的3月26日,我们首次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会议,那时的我们只是出生刚满10天的婴儿,什么都不懂,一片茫然。还记得徐老和朱院长第一次把基本研修理念和技能送到我们身边时,就犹如雪中送炭,徐老和朱院长耐心地为我们答疑、解惑。我们三心相印,结成了研究的共同体。我们还记得当时讨论的场面。

在会上,我们每个工作室的成员都公开自我,共提出了34个让我们困惑的问题,经过徐老的帮助,我们对问题进行筛选,最后把问题聚焦到了两个问题上。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调动工作室成员的积极性,凝聚集体智慧?”

刘萍:在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上,我有幸聆听了徐教授的教诲,徐老提出了关于团队研修的四项基本技能,为我们解除了内心的困惑,指点了迷津。

徐老提出,工作室成员在研修中应掌握自我公开的技能,参与者打开隐藏区,大胆暴露问题,直言感受与疑惑,公开自己最能赢得信任。徐教授的鼓励让我们打破了组织沉默,于是在“如何调动工作室成员的积极性,凝聚集体智慧?”的问题上,成员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做到人人争说,不吐不快的程度。工作室成员省骨干教师王园这样说:“首先我们要有共同的愿景,有统一的目标,工作室要创造集体学习的机会,组织公开课,加强研讨。”此观点一经提出,便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成员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研讨工作室目标,主动申报公开课……许多金点子、好办法喷薄而出。就这样,在公开自我中,我们的思想在不断碰撞,不断交融,不断提升和完善。

于是在工作室主持人赵艳波老师的提议下,由她亲自做的一节示范课《学写日记》拉开了我们工作室又一次研修的篇章。

课后全体工作室成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实践了徐老向我们提出的 “倾听与回应”技能的运用:辛娜老师竖起了大拇指说:“赵老师的公开课精彩绝伦,给我很多感触,我们不要只看学生眼前的成绩如何,要看长远,只要他每天都在成长,都在进步,教育就算成功了。”我认真倾听着辛老师的观点,并及时做出了回应:“所以我们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老师最重要的职责是激励学生不断追求更新更好。” 杨丽苹老师频频点头,不无感慨的说:“赵老师欣赏孩子,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使学生们对写日记信心倍增。在老师的人文关怀下,更会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宋佳怡老师倾听着成员们的发言,并认真的做着记录。这位用心的年轻教师满满的写下了赵老师在课堂上的即兴评语。比如:“看书让你变得不一般,你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了。想想看,怎样说更贴切……”是啊,赵老师的精品课让我为之震撼,我们是倾听者,也是陈述者,在工作室成员深沉的目光中,微笑的脸庞上,我们感受到的是对彼此的认可、尊重、欣赏,和要做得更好的信心和勇气。虚心倾听,随时提取他人经验,把归纳、回应看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掌握这样的研修技能让我们不断成长。

运用有效的研修技能,我们愿在相互呵护中催发对事业的追求与教育的睿智,不断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胡淳:

是的,在聆听了徐教授对名师工作室的深度剖析后我有了深刻的领悟,尤其是徐老提出的关于团队研修的四项基本技能,对我们帮助很大,下面我主要谈谈问题聚焦技能和设计与改进技能,对我们数学名师工作室研修工作起到的助力。

 首先是问题聚焦技能。在今年三月份我们的工作室才刚刚成立,以数学学科为纽带,工作室为载体,我们有着共同教育思想和积极要求进步的数学名师、学科骨干教师及中青年教师共19人走到了一起,我们有太多想要解决的问题,好的课题研究,是名师工作室的灵魂所在。它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抓手,给研究搭建一个平台;设定一个努力的方向。于是我们把问题聚焦,梳理,从中选择了共性的,“把种子课的研究”这一问题,作为研修的主题。

其次是设计与改进技能。针对核心问题,通过不断的设计与改进,把行为改善与理性思考连接起来,最终解决问题。比如说我们工作室在主题带动研修上,我们看了俞正强老师的一本书:《“种子课”:给知识以生长的力量》,引起我们对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与教学的思考。

但是还是范围还是太大了,于是我们进行改进并深刻研究,主持人赵老师面向全区教师培训什么是种子课,并讨论种子课的内容,汇总表格。并在网上组织全区数学教师进行再次讨论。我们发现老师们都对这个课题非常感兴趣, “种子课”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起始课。 “种子课”顾名思义,这样的课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得到生长,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思考能力;是一个知识系统的基点课,根植于学生的经验之中,后延形成一个知识系统。纵观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每一块都它的“种子课”

接着我们从具体课入手例如:主持人赵丽老师准备了一节“年月日”,然后我们利用网络平台对开始研课,每个成员都积极发表自己观点,聆听他人真知灼见。在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中形成了一种方案,接下来就由赵老师上课,研讨活动中的思维碰撞,课余时间的反思,整理成文以备发表。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工作组成员为了提高效率,采用线上线下的研讨方式,徐老给我们做培训时,一再说讲座、汇报一定在24小时之内反思,整理,否则这事就凉了。我们工作室成员每次活动都会反思,整理。- --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这样的循环是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回头俯瞰,抬头仰望,我们工作室虽然才刚刚起步,但我们善于设计并改进,鼓励个体勇于创新,积极主动地释放和发挥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创造力,必将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有了这四项研修基本技能,我们就如同有了制胜的法宝。现在行内培训流传这样的顺口溜:培训前激动,培训中冲动,培训后一动不动。所以,为了杜绝这样的现象发生,我们每次培训都是24小时内进行反思,整理,把当天培训中的主要内容用红笔作标记,上次,北京培训后,我就写了一篇文章“北京纪行”。

北京之行后,我们的8个工作室就坐下来进行了工作室下一步工作的商讨。首先,我们完善了工作室的工作制度和本学期的工作计划以及工作室文化。然后,我们的8个工作室就算正式开张营业了。

王园:

我区的三个语文工作室之中,我们“语苑清波”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当其冲,第一个挂牌。

研修之路从这里开始

“当成了雏燕的我们舍弃高傲与孤独,飞进雁群,才发现竟可以抵达曾经认为遥不可及的天地,成就梦想。”这是工作室揭牌仪式当天我在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

2016年3月24日我们期盼已久的语苑清波语文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暨第一次研修活动在经开区世纪小学隆重举行。当天早上区教师进修学校苏文玲校长,小教部耿爽主任为我们工作室揭牌。仪式结束后世纪小学教学副校长张俐亲自讲授《薛谭学讴》,课后工作室主持人赵艳波带领工作室全体成员进行研讨,这次研修会,可以说我们“学”“研”并举,我们认真分析并提出了集体研修的总目标:进行小学高年段国学经典类选文阅读指导策略研究。大家还讨论了如何有效地开展本专题研修。我们研修之路就从这里开始。

行路邂逅中的震撼

工作室坚持开展每月一次的成员集中理论学习与交流活动,风雨无阻。在世纪小学的为我们开辟的崭新办公室里,全体成员聚集一堂,常常开展关于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的示范课、引路课都给我以强烈的震撼。4月份一起进行的网上研修活动,我们一起观看评析郭春辉老师《寻隐者不遇》课堂实录。 5月工作室主持人赵艳波老师为我们做了示范课《学写日记》。两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可以说是“新意多多”、“看点多多”。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榜样教师激励下我大胆尝试为大家做了《论语四则》一课,供工作室成员研讨。这一课同样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在每一次公开课后,大家都进行了真诚、热烈的讨论与发言,在共同探究中大家懂得怎样聚焦问题,怎样设计与改进自己的教学,最终解决问题。

展望终点,一份求索中的坚定

就这样,我们一起实践者,反思着,成长着。与此同时,我们不断的把脚步迈向远方。工作室成员宋佳怡、杨晨、管笑妍多次参加外出培训。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并践行科研全程,成为真正的研究者。

与此同时,我们为了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开展了博客网站建设工作,将工作室活动、工作室工作简报、工作室成员精品教案,教学论文等及时通过“语苑清波名师工作室群”让领导了解动态。成员间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态势。让成员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让工作室最大限度的发挥引领作用。

我不禁想到:如今虽然只是走在路上,但我们这些教师们会且歌且行,且行且思,且思且长。定然能够像我在工作室成立之初日记中写下的那样——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成就梦想!

王雪芬:我们数学名师工作室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2010年,我和赵丽老师同其他8名骨干教师在原数学教研员现在进修学校的苏校长的支持下组建了经开区数学中心组,赵丽老师当时担任组长。当时,初次品尝到打破学校界限,步入区域交流的惊喜与收获。那段时间里,我们一次次交流,研讨,磨课。2011年12月,中心组的10位兄弟姐妹在全区领导和数学教师面前亮相,展示、汇报我们的阶段成果,其中赵丽担任会场主持,我本人授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是这次活动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智慧。之后的日子里,中心组在全区教师教学活动中起到了领军的作用。

1.每学期初负责区或市里备课任务。

2.尝试网络教研。

3.开发、编辑“经开区数学综合实践”校本教材

4.为北师新版数学教材开发、创编微课

5.而且各项教学活动中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接下来的几年,中心组的成员发展都非常迅速,五名老师成为省级骨干教师,5名市级骨干,2名教师走向学校领导岗位,1名教师成为经开区数学教研员。并且在2012年之后,中心组的成员纷纷加入到不同的名师工作室。其中赵丽老师加入到赵艳辉名师工作室,我先后加入到王成名师工作室和赵艳辉名师工作室,这些名师的工作室管理井然有序,活动非常精彩有生色,这段经历让两位老师非常受益。

2015年,经开区开始严格选拔本地区内的学科名师们。我和赵丽老师,被评为“经开区数学名师”。同时,我们分别承担起组建经开区数学名师工作室的重任。因为有着中心组的前身,工作室虽然成立的比较晚,但我们早已在路上,所以很快运作起来。因为我们两个工作室主持人负责的所有的工作一直在一起同时进行,所以两个工作室暂时联合在一起开展工作,总共17名优秀教师成为第一批工作室成员,2016年3月,“启点”名师工作室正式成立。

也就是在成立当天,我们有幸听到徐老和朱院长亲临我区开展了一次关于《名师工作室发展的目标、路径的实践研究》的培训。那次培训真的如沐春风,让我们受益无穷。近一年来的工作开展中,脑海中始终浮现着当日专家的话语。在团队活动,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专家提到的 “研修的四项技能”。特别是在问题解决模型中,徐老提到“问题聚焦的技能”“ 设计与改进的技能”。

 问题聚焦的技能 参与者进入公共问题域,寻找大家认为相对重要的共同问题,并关注解决问题的任务细化与分担。如问题的迅速梳理与归纳;发现有价值的话题;对问题解决的“任务解码”(涉及工作程序、知识领域、相关资源等)。

设计与改进的技能 针对核心问题,通过不断的设计与改进,把行为改善与理性思考联结起来,最终解决问题。如设计指导者不能尾随俗见;将设计变为群体行动;让设计经受实做的考量。

我们3月16日下午工作室开展第一次会议,我们将准备好的工作室计划和制度进行了解读。并安排了工作室所有成员的分工。同时,工作室明确自己的特色,以研究科研主题的形式带动工作室工作的全面开展。我们主持人提供了许多准备研究的科研主题,和大家共同讨论,寻找大家认为相对重要,有价值的共同可研究问题,最后确定第一阶段研究主题为《基于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活动开发》。接下来又安排了围绕这项主题可进行的活动。

1.2016年3月,赵丽老师分别去德惠,双阳,农安,榆树,九台5地送课,反响极好。

2.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工作室的优秀成员取得突出成果。叶华艳老师2016年3月仙台小学所举办的新世纪杯教学大赛的总结与表彰活动中选做观摩课,并以此课代表吉林省去天津参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省实验区课堂教学交流研讨会。2016年9月,叶华艳老师又在众多长春市优秀的数学教师中脱颖而出荣幸地被市里推荐代表长春市参加在中信东师附小举办的吉林省第三届小学教学大赛,取得了课堂教学一等奖和最佳教学设计奖的好成绩。

3.在长春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工作室四名成员胡淳、王雪芬、叶华艳,周莉丽代表经开区参赛,经过四回合技能赛试,获得团体成绩第一名的佳绩,胡淳被评为长春市十佳教师。

4.2016年6月末,工作室受到市教研员李博老师的关注,在与北师大编辑回访配套练习册使用情况的活动中,邀请部分成员参与。并且又委托工作室的成员开发、编辑北师、人教两个版本的配套练习册。

5.8月份开学,李博老师安排工作室以团队形式为市里学期初备课。

6.2016年10月19日下午1点,两位主持人又加深一步对种子课的研究和探讨,并面向工作室全体成员和全区教学领导及数学老师开展了一次关于种子课的培训活动。在研究的同时,工作室主持人申报了关于《小学数学“种子课”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立项。并打算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把对“种子课”的研究纳入工作室研究的一项重要部分,并通过工作室的研究活动辐射、带动全区数学学科的教学研究,预计集结成册。

7.2016年10月,工作室举行了工作总结和部署会议。总结了之前工作室的开展情况,指出问题,重新修订了工作室计划和制度,并增加一项课题研究,关于《小学数学“种子课”的实践与研究》的立项。

为了开阔成员们的教育视野,两位主持人在区教育局的全力支持下,多次带领工作室的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提炼、实践、反思,逐渐提升理念和教学水平。其中就包括3.24——3.29工作室主持人赵丽老师、成员钟艳清老师去北京开始了“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瓶颈突破与创新发展”专题培训,并作为吉林省工作室代表,全程参与活动的交流。3.30,长春市第二届“新世纪杯”教学大赛总结与表彰暨小学数学“基于北师版教材培养学生模型意识的研究”主题教研活动在仙台小学举行。其中工作室的叶华艳老师现场授课,“启点”数学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并写了心得感受,做了第二期剪报。

1.10月19日下午1点,赵丽、王雪芬面向工作室全体成员做了一次关于种子课的培训活动,这次活动让团队成员促动很大,并计划在接下来的几年内,针对这一问题,通过不断的设计与改进,把行为改善与理性思考联结起来。首先在网络上进行研讨,接下来开展一次关于《种子课》的教学研究活动。预计时间在11月。主讲人:赵丽。所有成员在参与研讨中加深并明确“种子课”在课堂上的优势作用。将“种子课”教育模式研究的更精深,每名成员或区域内教师有自己善长的种子课,并预计集结成册。最终能够让工作室的每个人都能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并成就一批优秀老师。

(蔡爽、钟艳清):

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的制度框架和实施办法,构建起了名师持续发展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工作机制。工作室确立经验传播、问题研究、引领成长三个维度的工作任务,以此驱动研修文化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经验传播,让名师思想光芒闪耀。

我们积极倡导和鼓励经验共享与合作共长理念下的研修文化。一个层面是借他山之石。先后邀请省市专家走进学校,通过学术讲座、现场指导、专业咨询等形式将他们系统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与大家分享,优化教育专家的辐射功能和效益。还记得省教育学院黄春华教授为我们做的《课堂观察》培训,黄老师从“课堂观察的框架”、“课堂观察的操作”到“观察表的记录、数据的统计分析”等内容作了全面细致的讲解。她的讲解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真可谓是一顿精神盛宴。另一个层面是扬室内精华。将工作室主持人、学校优秀老师独特的思想体验、特色做法通过互动形式的展示,推介给全校教师。成员们在交流研讨中既实现了自我提升,又带动着周围的同伴,展示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文化张力。

2.问题研究,让名师智慧竞相绽放

教师教学既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又是解决问题的探索与实践。遵循“教学问题就是研究对象,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参与研究本身就是成果”的原则。工作室从“问题入手”,针对具体问题开展答疑解惑,按照梳理问题—互助研讨—专家答疑—反思提升的工作流程,采用问题梳理会、研修沙龙、答疑会等形式进行教学研究和学习,让教师走向主动发展、完善自我的道路。

研究性学习成了我们研究的对象。

主题确立阶段

中期指导阶段

成果展示阶段

3.引领成长,让名师之路熠熠生辉。

一是研读奠基。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言:“如果没有阅读,就没有教师真正意义的成长和发展”。工作室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精心绘制专业阅读地图。每学期开展“四读、一论坛”活动:一读教育经典,把握其精髓;二读教育报刊,把握教育动态;三读人文书籍,涵养人文智慧;四读网络信息,收集教育资源。通过读书沙龙、好书推荐等活动,让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一论坛”即开设“主题论坛”,教师在这里讲述自己的育人故事、研修心得……既是一个展示教师风采的平台,更是教师思想碰撞,促进专业发展的大讲台。

二是写作提升。在阅读“内化”的基础上,学校引导、鼓励教师通过案例报告、教育叙事、教育随笔等不拘一格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坚持做到“三个一”即:每周一篇教学反思、每月一个案例研究报告、每学期一篇专业论文,让写作成为自觉行为,做一名反思型实践家。现已形成一系列具有本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教学设计集》、《活动案例集》、《论文集》、《教学反思集》都凝聚着老师的智慧和汗水。

感谢朱院长,感谢徐老这7个月来对我们工作室工作的后续跟踪和指导,特别是这次又给我们这个年轻的团队搭建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我们虽然很稚嫩、不成熟,但我们的步伐却很坚定,相信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记得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是奴役的工作,要有创造性才会有尊严”。叶澜老师也曾经说过“创造是教师尊严与幸福的根源”。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我们的团队研修中。最后我们用一句话表达我们此刻的心情,那就是走在研修的路上,我们是幸福的…...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