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佛山禅城实施了“振兴禅西教育”的战略部署,原禅城区南庄镇紫南小学成为佛山九小西校区。2014年,在禅城区教育局的倡导和领导下,成立了区级“古剑锋名师工作室”。工作室驻点就在九小西校区,也是我轮岗工作的地方。
但“西校区(原紫南小学)地处农村,与九小本部相距15公里,教育信息闭塞,教育改革意识不强烈,教师教育理念较为落后”——摘自《佛山九小优质学校评估报告》。记得工作室进驻初期,部分教师感到不解:“老师只需要把成绩弄上去就可以了,课还能怎么上?”甚至有老教师当面直言:“你们这些教科研都是花架子”。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真有点茫然。此时,《上城问道》一书中,禅城区教育局教师发展指导室李海燕主任的一席话,让我有所感悟,她写道:“正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一样,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是艰苦和漫长的,要靠成员的智慧与坚持,相信你们!”是的,知道工作室要引领教师成长,但真正做起来,必定是“艰苦与漫长”的,我们要心怀信念,践行“知行合一”,努力前行。
2014年上半年,在九小西校区,举行了“南国金秋·全国语文名师情境作文教学观摩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名师汇聚在这里,共同演绎精彩的习作课堂。接着这个契机,我也执教了一节情境作文课。当天,全体工作室成员都参与了听课。当我上完课后,就坐在后台的长椅上休息,刚好旁边就坐着50多岁的曾老师。他递过来一支烟,说:“古老师,辛苦了,来,抽支烟!”我笑着说:“不了,刚上完课,谢谢!曾老师,我的课上的怎样?多多指导啊!”“哎呦,我听的耳油都快出来,我不知道原来作文课还可以这么上,上的太好了!”就这位曾老师,前不久还在工作室的会议上大发牢骚,今天态度却有这样的转变,实在让我意外。但态度悄然发生变化的远不止曾老师一个,随着我执教示范课例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师对名师工作室的态度,逐渐由冷淡变为热情,由抱怨变为期待。乃至于不少老师笑言:古老师,什么时候也让我们上上课啊!
2014年下半年,工作室要推选老师上两校区的研究课。这时,我找到了李莉老师。她是一位刚毕业几年的教师,语文素养好,基本功扎实。当我让她在两校区上公开课时,她睁大了双眼,说:“古老师,我没什么上公开课的经验,行不行啊?”我说:“我们一起努力,应该可以的。”接下来,当她选定习作课例后,就开始自行备课并试教。第一次试教后,我就介入到评课议课当中。针对她的课堂,我提议道:习作要以文体知识为教学内容,以活动情境作为教学方法,创设符合儿童生活交际的语境,让学生习有所得。为了能落实这个观点,我们在办公室一次次的推敲、模拟、练习。遇到教学难点疑点,我们一起钻研、探讨;遇到观点相左的地方,我们也进行争论、辩论。经过了两轮的课堂“实践—反思—重建”,最终,李老师的这节课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在随后的一年中,我先后与工作室成员曾德强、李碧荣、黎思维等多位教师进行磨课议课。
在佛山禅城,“禅城区名师工作室”就这样一点一滴的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改变着教师的行走方式……2014年,李莉老师获得禅城区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比赛一等奖,2015年,李莉老师被评为佛山市小学语文学科优秀青年教师。
随着名师工作室的成长,我也一路成长!2014年,我作为广东省唯一代表,参加全国首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二等奖;其余课例获省级各类比赛一等奖三项。参与的课题研究获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经过竞争选拔,我被禅城区教育局教师发展指导室推荐为佛山市“名教师培养对象”;同年,在2015年禅城区暑假教师培训专场做专题讲座;应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邀请,为佛山市中小学新教师作专题讲座;应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邀请,赴惠州市博罗县作专题讲座、授示范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论坛的高位引领下,在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发展中心教师发展指导室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工作室将会凭着自己对“专业发展”的自知之明,追寻富有“精神感召”的课堂教学,实践“以文化人”的教育理想!
一路前行,一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