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次名师工作室活动,本次活动是由我做课一节,其他成员听评课,在评课中几个徒弟就我这节课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大家都认为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激活了学生思维,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学习,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不断争论中学习了新知,本节课的参与率100%,发言率98%。这时,学员韩老师眉头一锁打断了大家,转移了话题:“刘老师,您今天的这节课让我很震撼,相比之下,我的课堂太沉闷了,孩子都不说话!……”话音刚落,学员杨老师也嚷嚷开了:“是啊,上次我们工作室去她班听课,一节课下来,只有三个孩子发言,这三个孩子还被重复叫了好几次呢!我一直认为那次是有我们几个人在场,孩子怕生呢!”经她俩这么一说,我回想起上学期由韩老师执教的那节《晏子使楚》一课。这篇课文选材是一个历史故事,课文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按说孩子们最感兴趣,但那节课,韩老师状态不好,有点无精打采,孩子们也是提不起精神,整节语文课读不出情,品不出味,悟不出理。当时,由于时间紧,听课后便匆匆离开了……小韩老师接着说:“这个班我是从一年级带起的,孩子还算活跃,可到了三年级,孩子明显不喜欢说话了,举手回答问题的是寥寥无几,到了四年级孩子们更是沉默不语了,课堂上只有我唱独角戏了……” 小韩老师话语中充满了无奈,听着她的诉说,大家也都觉得小韩老师班的这种情况比较少见,高年级学生的发言率、参与度确实不如低年级,但也不至于整堂课只有一两个孩子愿意主动发言,其他孩子都一言不发啊,我当即决定临时调整我们工作室的活动计划,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帮助小韩老师找到问题的症结。随后的一周,我们再一次坐到了小韩老师的课堂。那天,她上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通过写琳达一家人无私捐赠眼睛角膜的故事,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整篇课文洋溢着“爱”,读起来特别受感动,然而小韩老师的这节课依然是特别沉闷,缺乏活力,从开火车读到齐读,从指名回答问题到集体讨论,老师俨然是一个指挥官,孩子们“唯命是从”,老师牵到哪儿,孩子们跟到哪儿,四十分钟时间里,韩老师始终是一个表情,一个语调,学生呢?仿佛训练有素,老师指令一出,他们便程序化地开始活动。
课结束了,我的心有点沉重,我自认为从工作室成立以来,我们通过多次上研究课、示范课,通过共同学习,学员们的教学水平有很大提高,没想到小韩老师的课竟还存在这么严重的问题。
下课后我先试着与这个班的学生沟通,了解他们不爱发言的原因,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一改课堂上的腼腆,簇拥着我有说有笑的,当我问他们为什么在课堂上不爱说话,他们笑了。有的孩子说他们说错老师会批评的,所以不敢说;有的说,心里知道了就行了,不想说出来;有的说,老师只叫差生,他们举手老师也不叫他们;有的说,有时老师问的太难,他们不知道怎么说,正想说呢老师就说时间不够了不用想了,她就把答案讲了出来……原来是这样啊,孩子不说话,何错之有?看来是时候拉下脸找毛病了,于是,我们以这节课为载体,帮助小韩老师找问题,寻策略,经过工作室成员的评议,我们帮小韩老师找到的问题是:
1、课堂缺乏激情,没有情感参与,课堂上少了引人入胜的情景,少了声情并茂的讲述,多了严肃的面孔,一成不变的语调。
2、教师的评价手段单一机械。
3、教师“口令化”的指挥过多。
4、教师讲得太多,学生思得太少。
找出问题的症结,大家纷纷给小韩老师支招,东塔小学的杨老师建议她课堂要面带微笑,努力营造和谐氛围,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杜木桥小学的王老师建议在课堂上要有一定的课堂应变能力,要善于打破沉默,通过一个精彩故事或几句幽默的俏皮话化冷场为祥和,要善于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并且放大其优点,用赏识点亮学生的心灯;沈家湖小学的的李老师则提出了关于课堂提问的问题;我提出了如何打破教学程式化,针对学情、教材内容灵活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过程的问题……本次教研活动从听课到评课持续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但学员们没有一个喊累叫苦的,大家都挺开心的,每个人都受益不浅,尤其是小韩老师,她笑了,笑的那么甜,她说以往她的眼睛仿佛被蒙上了一层纱,看什么都模糊不清,今天,她一下子见光了,眼前竟是那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