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追求:视野、创新与价值
—— 地理名师范永杰工作室综合报告
地理名师范永杰工作室,在上级领导及教研部门指导下,各位成员在导师引领下,以学术研究为核心,在学术视野下,追求学术价值,力求学术创新。经过三年的努力,导师和每位成员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工作室在区、市、省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带动了高新区地理教育教学及所在学校教学的发展。现将工作室有关工作综合报告如下:
一、顶层设计
工作室的价值追求、工作理念决定了研究的学术含量和工作方向。工作室首先顶层设计时具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具体的工作运行模式。
(一)工作目标
1.人才成长 —— 教师的成长阶梯
在工作室内首先研究成员构成,进行需求调研,明确引领方式,在导师的引领下,合作共享,让导师和成员及指导的青年教均得到成长。
(1)导师成长
导师不懈追求更高学术境界,持续提升在省市以致全国范围内的辐射引领作用。
(2)成员成长
以三年为周期,重视师德及教师业务素养的修炼,全面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水平,促使其向区级、市级、省级地理教学名师方向发展。
(3)指导青年教师成长
做好区内青年地理教师的培养工作,力争培养出在高新区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青年地理骨干教师团队。
2.问题解决 —— 学科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平台
以科研课题为抓手,研究教学的核心问题,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观的全面转变及实践;重构学科语言体系,并研究其对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将研究成果总结形成物化成果。
(1)工作室成员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有价值的地理教学论文。
(2)参编或主编地理课堂教学相关文集,力争完成10册以上。
(3)立足于中学地理教学,主办中学地理学科《地理时空》报。
(4)编辑出版专著至少1部。
3.辐射引领 —— 学科优秀经验成果的辐射高地
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先进的地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地理教育教学重难点解剖和专题讲座,帮助我区中学地理教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自己的学习、研究成果在学校、高新区以及成都市、四川省以致全国通过专题讲座、送教、专著、论文等形式辐射出去,既促进工作室自身进步,也加强对区域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运行模式
工作室以“课程视野、学术中心、实践取向、合作构建”为运行模式。
1. 课程视野
面对课程改革,工作室研究、改变课程教学观,从4个方面全面关注课程改革:①为什么教?明确学科的价值取向,核心素养。工作室认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核心能力(地图能力、数理能力、表述能力)和核心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家国情怀等)。②教什么?课程内容资源选择、整合。③怎么教?找到合适的地理图、地理教学方法,开发地理教学策略资源。④怎么评?高效的教学应是三效的统一:有效率,单位时间内成果多;有效益,成绩提高;还要有效能,学生学完后还想学。
2. 学术中心
工作室以培养成员专业的终身发展为着眼点,以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学术课题研究为驱动,以地理学术活动为载体,提高成员的研究和学习能力。每次活动工作室都定学术主题、定教研内容。导师充分利用省内外的学术资源,积极营造学习氛围,着力提高工作室学术向心力;积极给工作室成员搭建学术平台争取锻炼机会,组织成员外出访学交流;通过主办《地理时空》报,争取地理教育在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学术地位;还与其他工作室联合教研,拓展工作室活动空间和学术视野。从而通过学术研究促进人才成长,出一批人;形成成果,出一批成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3. 实践取向
工作室的学术研究区别于大学的理论学术研究,始终关心教学中的现实问题,通过问题解决,任务驱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真正达到提升教学能力,打造精品课堂的目的。所以我们的研究都是立足教师专业提升和教学质量提高,聚焦“三课”(地理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地理科研课题研究),开展系列教研教改学术活动。
实践方式主要有:
(1)案例分析:解剖典型案例,交流地理课堂教学经验,帮助工作室成员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2)专题讲座:成员通过自己理论学习,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积淀,对外在各级培训活动中举办讲座。
(3)学术沙龙:围绕主题,轮流主持,现场研讨,帮助成员提炼教育教学成果。
(4)实地考察:结合地理学科实际,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地理专题性或综合性考察活动,增强学科实践能力。
4. 合作构建
这是工作室的运行机制。成人的学习是参与式、应用型的学习,应发挥集体力量,合作共享。这种合作不仅有室内导师和成员的合作、成员之间的合作,还有与室外的合作。工作室除了指导成员开展室内互助研修外,还特别重视利用工作室的有利条件,进行开放性研修。本室部分成员学校承担了实训基地以及成都市菜单培训活动的任务,每次活动均要求成员参加;部分成员还是高新区高初中地理兼职教研员,和高新区的地理教研活动相联系、整合;还与区外其他名师工作室合作。
二、实际行动
(一)课程开发
工作室深入研究课程改革,开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不断丰富、完善课程资源。
1.引领学校“潜能课程”开发
工作室导师同时又是中和中学校长,还将地理教学研究与学校发展相结合,引领学校尝试潜能课程的开发。
2.国家课程二次开发
工作室将国家课程整合,进行二次开发。针对地理图在地理教学中的特殊地位,由工作室导师范永杰整合国家课程,开发并出版了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专著《中学地理重点地图学习指南》。
3.校本课程开发
以工作室成员为主体编辑改版了中和中学校本教材《区域地理基础》(2014版),供高中文科学生使用,并辐射到全省部分重点高中。
5.编辑并出版《地理时空》学科报
工作室每学期均编辑出版结合高、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的《地理时空》报,目前已编发6期。
6.参与高、初中地理新课程全国用教材、教参编写
导师范永杰作为第二副主编或参与编写国家普通高中地理地图教材《地理地图册》必修1、必修2、必修3、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共5册。
欧阳唯能老师参编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教师用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师教学用书》、《地理教师培训手册》共3本。
7.参与四川省地方教材编写
导师范永杰参编了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可爱的四川》(上册)、《可爱的四川》(下册)、《可爱的四川》(上、下册)(教师教学用书);还主编了《地理读图填图训练》等专著。
张恒老师参编教育厅地方教材《可爱的四川》、《生命、生活与安全》教材及教参。
(二)学术研究
工作室以学术研究为核心,在学术视野下,追求学术,并力求学术创新。
1. 课题研究
2014年12月,工作室导师主持的“四川省中小学教育专家培养对象”专项课题《地理图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研究》,获批四川省教育厅“重点专项课题”。课题周期为3年,目前课题仍处于在研阶段。
工作室导师和成员主研或参研的其他各级课题共计10余个,区级及以上的有:导师范永杰老师主研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课题《潜能教育背景下的学校制度文化研究》。欧阳唯能老师主持教育部单位资助课题《创新型教师素养提升研究》的子课题《基于核心问题设计与解决的创生型地理课堂研究》;参与研究了成都市级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教材整合研究》。张恒老师主研区级课题《适合初中地理教学的教材内容合理整合》和《地理教学中多种媒体使用的实效性》。郭月琴老师参与研究区级课题《新形势下青年教师培养策略研究》。
2. 参加大型、高规格学术活动
工作室除了积极参加省、市、区的各种常规培训、学术研讨会外,还积极创造条件参加了一些大型培训、研讨活动。例如:参加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东北地区学术年会,中国地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四川省地理学会、成都市地理学会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活动,清华大学教育系统骨干人才素质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重庆教科院“影响中国.全国高中课改名校卓越课堂大型展示活动”,“271高效课堂”骨干教师实操班培训。
3. 自己主办学术活动并请知名专家指导
工作室多次主办学术研讨活动,并聘请国家、省、市知名专家对工作室工作进行指导。如成都师范学院高家宁教授,四川省教科所教研员、特级教师张白峡老师,成都市教科院地理教研员徐颐老师等作学术讲座,指导课堂教学、高考复习、课题研究等。
4. 示范课、研究课
工作室成员在导师讲座、示范课引领下,不断将学习的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工作室导师、成员利用送教、支教、教研培训、教学研讨会等各种时空环境,多次承担区、市、省甚至全国的观摩课、示范课,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课堂教学风格,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1)导师示范课
工作室导师范永杰开发校本课程《高中生地理学法指导》,多次在成员学校对文科班学生进行高考备考指导教学,上专题示范课。
导师范永杰老师开发并亲自执教的示范课《地理示意图》,在成都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评审中评为市级“特等奖”(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教科院)。
(2)成员示范课、研究课
近三年,工作室全体成员均承担过示范课、研究课,据不完全统计,区级及以上共34次。其中,承担省级以上示范课欧阳唯能老师达6次,熊国玲老师达4次,张恒老师达4次;郭月琴老师参加高新区初中地理录像课大赛,获“一等奖”,并在全国范围进行晒课。
5. 专题讲座
(1)导师讲座
工作室的发展首先需要导师的引领,并与成员进行有学术含金量的交流,作好开启者和示范者。工作室导师范永杰多次担任“国培”、“省培”特邀主讲,三年来,共承担“国培”讲座11次、“省培”讲座3次,市区级讲座6次。
2015年3月,被中央电视台(CCTV)中学生频道特邀,赴清华大学附中参加“全国高中校长高峰论坛”作了题为《影响人生的教育:学校第几?》的专家学术讲座。
(2)成员讲座交流
在导师的带动下,近三年,工作室成员均承担过有关教学研讨活动和教师培训的专题讲座或交流发言。据不完全统计,国家级4次、省级7次、市级9次、区级13次。承担过市级及以上专题讲座的就有6人,占总成员数的60%。
(三)特色亮点
1. 地理学科研究与学校发展相结合。
导师同时还是中和中学校长,导师本人的学科教学观对学校的发展同时起着引领作用,引领本校探索潜能教育,。
2.地理学领域独特语言体系的重构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专项课题”《地理图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研究》,目前已有阶段性学术成果在重庆师范大学学术刊物《地理教育》刊首公开发表,该文分析了重构“地理学第二语言——地图”完整概念的必要性,提出了地理学的独特语言系统——“地理图”这一新的概念,并重新建构了地理图分为“传统地图、地理统计图、地理直观图、电子地图”这四大子系统,得到国内地理教育界的认可,可谓“地理学界的重大学术性创新”。该课题将在提出提出地理图概念及分类的基础上继续“地理图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研究。
3.工作室助推成员发展
(1)创设环境、搭建平台、理论指引
适应性专长理论提出教师发展需要具备3个条件:创生性接收为基础,理论驱动,并进行迁移性理解。(备注:理解的3个层次:工具性理解,即flow me;关联性理解,建立联系;迁移性理解,能再陌生环境中灵活运用。
工作室在这3个方面均给予成员创设环境、搭建平台,并用理论指引方向,如导师的地理图语言系统,从而调整教学,优化课堂。
导师组织本室成员有创意地、形式多样地、有特色地进行开放性研修,除了成员“走出去”参观考察、访学交流学术活动、特邀专家指导外,还积极开展了各种学术活动:
(1)2014年12月,工作室与华东师大《地理教学》杂志社签订了“地理教育教学学术合作协议”。本协议的签订,为本工作室的学术研究向全国辐射奠定了基石,更为工作室成员搭建了更高的学术交流平台。
(2)开展跨区域教研,与双流县名优教师“刘光文地理工作室”联合开展学术活动。
(3)组织工作室成员到其他地、市、州开展访学交流学术活动。
(2)注重成员德性发展
教师工作应包括三方面:教书,教学生学会学习;育人,有学科价值追求,让学生有兴趣;服务,为同行和学生服务。要做好这些工作,德是首位,所以工作室特别注重引领成员的德性发展:认同地理教师工作、班主任工作,热爱地理教学,好之并负责任,专业认同;愿意与别人合作,增强群性;愿意自我反思,负责任,敬业。
工作室导师指导本室成员提升教学教研专业素养的同时,还十分重视成员地理德育能力的提升:谭秀峰被评为“成都市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评为“四川省先进班集体”,参编主题班会校本教材《允德中和》,并出版发行,同时还指导青年教师将地理知识编入了该校本德育教材;梁鹏被评为“成都市优秀班主任”;冯涛被评为“高新区优秀班主任”;何丽霞所带班级评为“高新区先进班集体”。
4.重视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工作室除了通过送教、支教、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辐射、引领地理教师外,还重视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及引领活动的开展:
(1)举办首届中学生地理文化节“地理漫画”专题展,开展了地理漫画竞赛以及地理漫画专题展。
(2)创办地理学科报《地理时空》,发行到各成员所在学校学生,作为学生地理课外读物,以促使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现已主办并印发至第6期。
(3)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2016年将在北京举行,本工作室特举办首届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培训班,并组织有潜质的学生开展地理奥林匹克模拟竞赛,推动成员学校的地理学科文化建设。
三、效果影响
(一)人员成长
名师出高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工作室通过3年的学习、研究、实践,导师、成员及指导的青年教师均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
1.导师成长
导师在指导、培训工作室成员的同时,导师本人也获得了新的显著发展:2012年被聘为“全国中学地理教材审查专家组”成员、2013年被聘为“四川省中学地理名师培养导师”、2013年遴选为“四川省中小学教育专家培养对象”、2013年成为“成都市名师工作室导师”、2014—2015年均被评为高新区名师工作室优秀导师、2015年推选为“成都市地理学会理事长”,成为成都市学术团体的主持者。
2.学员成长
在导师的指导下,全体成员积极参与研修,课堂实践、专业写作、每个人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新的发展:
欧阳唯能老师:“高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高新区 “十佳科技创新教师”、“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全国优秀科技指导教师”。2012年晋升中学高级教师;2014年4月任学校教学管理部副主任。
熊国玲老师:2015年8月被评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担任高新区教研室高中地理兼职教研员。“成都市高中学科教师研培专家组成员”,“成都高新区名师工作室优秀成员”;多次担任省、市、区论文评比、赛课评委。
张恒老师:高新区学科带头人、高新区兼职教研员、学校教研组长、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
谭秀峰老师:“成都市优秀班主任”、“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四川省先进班集体”、“成都市先进班集体”、成都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全区名师工作室“优秀成员”、“高新区先进班集体”、2013年12月评为中学高级教师;2015年7月任中和中学教务处副主任。
殷富良老师:3次评为“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2013年至今,被聘为中和中学学科主任;2013年被评为高新区学科带头人。连续两年成都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名优教师考核评为优秀。
刘晓玲老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高新区中和街道“优秀教师”、校“优秀科研工作者”、校“优秀青年教师”);担任高中备课组长;2015年1月,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何丽霞老师:“高新区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先进个人”、“高新区学科优秀教师”、“高新区先进班集体”、“高新实验中学优秀年级组”、“高新实验中学德育常规优秀班主任”、“优秀备课组”、“科创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 2012年评为高级教师;任高新实验中学年级组长;任备课组长。
梁鹏老师:成都市优秀班主任、高新区优秀学科教师;晋升高级职称;任学校教研组长;任电子科大实验中学中层干部。
3.辐射工作室外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本工作室还带动了各自指导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欧阳唯能指导青年教师连晋荣获中国教育学会地理专委会全国优质课评选“二等奖”。
熊国玲指导青年教师张莹在“2014年成都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赛课活动”中获“壹等奖”;2013年,先后在高新区、成都市、四川省第三届中学地理教师技能比赛中均荣获“壹等奖”。
张恒指导青年教师周玉、牛艳军、王惠分别在市区级教师技能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成都市13校赛课中获得“一等奖”。
(二)物化成果
“三课”目标达成,成果内容丰富。
1.课程改革专著及论文
(1)整合的国家课程
2015年1月,由工作室导师范永杰主编的专著《中学地理重点地图学习指南》,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2015年1月第3版),ISBN978—7—5031—8578—6/K.5169。该著于2015年9月在中国地理学会和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杂志社联合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探索杯”全国地理教学成果大赛评选活动中荣获“特等奖”。
(2)开发的校本课程
2014年3月,以工作室成员为主体编辑改版了中和中学校本教材《区域地理基础》(2014版)。
(3)参与编写的国家教材、地图册、教师用书
2013年1月,导师范永杰作为第二副主编编写普通高中地理地图教材《地理地图册》必修1,作为编写者编写普通高中地理地图教材《地理地图册》必修2、必修3,作为第二副主编编写普通高中地理地图教材选修5地图册(自然灾害与防治);2013年6月,作为编写者编写选修6地图册(环境保护)。2011年—2015年,参编国家高中教科书《地理地图册》(副主编或参编),由星球地图出版社出版。
2013年,欧阳唯能老师参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参编《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师教学用书》,人民出版社; 2014年,参编《地理教师培训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4)参与编写的四川省地方教材
2012年12月,导师范永杰参编了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可爱的四川》(下册);2013年7月,参编了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可爱的四川》(上册);2013年7月,参编了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可爱的四川》(上)(教师教学用书);2014年1月,主编的《地理读图填图训练》专著,由成都地图出版社出版。
张恒老师参编教育厅地方教材《可爱的四川》教材及教参;教育厅地方教材《生命、生活与安全》教材与教参;人教社初中地理电子教参。
(5)《地理时空》学科报
工作室每学期均编辑出版结合高、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的《地理时空》报,共6期。
(6)课程改革论文发表
工作室导师范永杰撰写的学术论文《我眼中的美国教育》发表于2014年4月《教育导报》。
2013年8月,刘晓玲老师撰写论文《地理新课标测评变化及教学策略更新》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发表,这是对新课程怎么评的研究成果。
2.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地理图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研究》阶段性学术成果在重庆师范大学学术刊物《地理教育》2015.11期刊首公开发表。
工作室导师主持及主研“2015年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促进中学生学习潜能开发的课堂变革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成果评审获“一等奖”(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欧阳唯能老师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了教育部规划课题《创新型教师提升研究》,课题获得教育部优秀等级,子课题获得优秀子课题。
工作室导师和成员主研或参研的其他各级课题共计10余个,目前均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3.课堂教学论文论著
何丽霞老师撰写论文《利用案例教学法提高高三自然地理教学的有效性》2012年发表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欧阳唯能老师撰写论文《从“精彩的问”到“有效的问”》发表于《教育科学论坛》2014年第9期。2014年,欧阳唯能老师参编《课堂创生的智慧》,教育科学出版社;参编《成长的阶梯》,四川教育出版社。
2015年,谭秀峰老师参编主题班会校本教材《允德中和》第二章第一课至第五课,该书已由北京华龄出版社出版并发行。
(三)辐射引领:树立学术地理高新形象,推进高新教育发展
三年的研修,工作室成员自身得到发展,也带动了所在学校地理教师的发展,还给高新区地理教学创造了新的活力,成为了高新区地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引擎。
1.助推高新地理教育
(1)工作室导师在区、市、省、全国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专题讲座20余次。
(2)工作室成员在区、市、省、全国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专题讲座、上示范课、研究课共计40余次。
(3)工作室借用成员学校承担实训基地以及成都市菜单培训活动的时空环境,通过示范课、研究课、专题讲座、现场指导等形式助推区域地理教育。
这些工作有效促进了高新区地理教育的发展。最近两年,高新区地理教学在成都市的期末调考及高三诊断考试中各年级的平均分、高中低线上线率均居城区第一名;而且多名教师参加省、市赛课获一等奖。
2.高新地理走出高新
(1)论文获奖
据不完全统计,工作室成员论文获全国、省、市、区奖达18人次,其中获省级奖及其以上的有:
2013年7月,刘晓玲老师撰写《浅谈中学地理教材中插图的运用》获省“一等奖”(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3年7月,谭秀峰老师撰写论文《探析地理图像系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获省“二等奖”(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3年11月,欧阳唯能老师撰写论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与优化研究》荣获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委会2013年度综合学术年会论文评选活动“二等奖”。
2015年9月,殷富良老师撰写论文《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探究》在中国地理学会和《地理教育》杂志社联合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探索杯”全国地理教学成果大赛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论文《高三地理复习课中比较法的应用初探》在四川省教科所“2013年四川省高中地理教师优秀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2015年9月,郭月琴老师撰写教案《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在中国地理学会和《地理教育》杂志社联合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探索杯”全国地理教学成果大赛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2)媒体报道
工作室业绩被各类媒体先后报道传播,扩大了高新地理教育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
2014年12月,工作室与华东师大《地理教学》杂志社签订了“地理教育教学学术合作协议”,工作室课题及阶段性成果将在《地理教育》封二上宣传;
2014年10月,工作室送教遂宁活动在“四川省地理学会”网站上报道;
2014年,工作室首届“中学生地理文化节•漫画专题展”在“中国科学院”官网、“中国科普博览”官网等网站上有相关报道;
2014年12月,工作室“走进川东一级名校,同行交流学术分享”达州一中访学活动在“新浪博客”中报道。
工作室“草根创新”的精品微课《世界地理第一图》,在互联网搜狐视频教育公开课中“热度”排名第一。
四、工作反思
(一)阅读的定向引领和研讨略感不足
学习是教师成长之源,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这是成为名师的基石。本室积极为此创造条件:工作室成员每年制定读书计划,并自主选择需阅读的10本书书目,由工作室学术经费统一购买分发到人;工作室建立图书资料库,现计有教育学、心理学类,地理学科教学类,新课程教学类等相关书籍200余册,供工作室成员借阅。还组织成员积极参加读书交流评比活动,如2014年11月参加高新区“共读一本书——《爱弥儿》”评比活动,并获一等奖。
但在阅读的定向引领和研讨方面略感不足。
以后将从以下方面完善:
1.指定必读书目,共读学术经典,经典的是全世界公认的最重要、最核心的专业阅读。
名师不仅要上课好,还要理解为什么这样上,得有背后的教育教学和学科的专业引领。
2.指定必读的学术前沿论文,这是在现实教学中的最难问题的研究成果。
3.共同研讨。在共读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共同探讨,特别是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主题阅读和研究。
(二)地理教学网站建设不够
工作室平时网络交流、研讨主要是通过QQ群、微信群的内部交流。虽然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但上传资料有限,未随时更新。
工作室成员分散在各学校,由于空间限制,面对面的研讨不可能长期、持续的开展,就更应该充分利用当今迅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研修,打破时空阻隔。地理教学网站的建设成员分工,专人管理,加强开放性,增强在全国的影响力。
回首工作室三年来的研修历程,我们深感充实和快乐。内心充满了感激,感激高新区社会事业局以及学术指导部门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平台,让我们有更多机会开展学术研究和挑战自我;感谢这个有思想、有凝聚力、有生命活力的工作室团队,让我们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分享智慧与快乐,在进取奋斗中幸福成长。
日升月落,时光常新!我们研究的脚步不会停歇,将定下新的目标与方向。
成都市地理名师范永杰工作室
2016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