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职教育的草根化走势
教师的在职培训或进修,在最近30余年已日显其重要。可是,与此同时,教师在职教育却处处备受责难,被认为费时费力、无序低效。面向新世纪的改革思考,国际社会终于出现了培训重心下沉至学校甚至课堂的草根化走势,提倡分类、分层的多样化实施,并用制度和规范要求保障其落于实地。
在我国,改革开放多年来,经过大量的问题考察和经验积淀,逐步认识到,教师继续教育与职前培养不完全相同,归根到底是要将教师的注意力导向智慧能力和理性心灵的发展。在这里,一大批为人堪为模范、从教已成专家的卓越教师是一笔宝贵财富,如能深入开掘其精髓,用诸教师培训,恐怕是符合草根走势的极好举措。近年来从无到有、遍地开花的“名师工作室”可谓正当其时。
名师在教师在职教育中具有显著优势。第一,他们具有从职初到有经验、再到专家教师的全程经历,无论对哪一阶段的老师,都能现身说法。第二,他们或在学科教学,或在学生工作,甚至学校领导方面,都有过硬的功力,有的还身怀独门绝活。第三,他们一般都擅长于以例说事,不仅隐喻深远,而且与教师话语天然融合。这样的优势,在教师培训中具有难以替代的突出功能。
2. 在行动中谋求专业发展
“名师工作室”的另一独特品质在于“工作”两字。哈佛大学的埃尔莫尔曾指出,所谓专业提高,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在你工作的环境中学习做正确的事情。名师的根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他们的业绩总是在教育的行动中充分展现。工作室对各种教育绝招的抢救,对海量教学经验的梳理,对崭新技艺的创造,然后在此基础上做真正意义的理性审视,任务艰巨、责无旁贷。这里确有一个独特的专业化途径,2004年,业内行家认为这一途径体现了中国“知行合一”认识论的血与脉,2012年多位西方学者称之为中国式的“行动路线”。
此一路线具有三个特征:第一,工作立场决定学习需求,这是教师学习的动力之源。第二,真实案例催生鲜活经验,符合教师学习常常基于案例的专业风格。第三,行动反思成就专业教师,这种反思与纯理性的反思不同,特别注重实作措施与实效反馈间的连环跟进。多年来的教师教育实践业已表明:越是扎根教师实际的内在需求,在职学习的热情与持久力便愈益强劲;越是扎根教师的鲜活经验,在职学习的兴趣与实效性便愈益显著;越是扎根教师工作的行动反思,在职学习的理性深度与成就感愈益快速凸显。
“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特质和体现“行动路线”的三个特征,为研究和培训的有效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工作室的成就与突破口
“名师工作室”的培训指导功能,常体现在学科教学领域。近年来,由于一些国际测试(如PISA测试)中我国学生的突出成就,一大批名师等教师指导者的工作引起广泛的国际关注。据我们近几年来的研究:这样的指导者,不停留于空谈学科知识或教学理论,而是集中于学科教学的实践性知识,把学科与教学炼成一种“合金”,这种指导占整个指导时间的83%,其主要内容为:目标分析、任务设计、过程测评、行为改进四方面。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不断的设计与改进,成为指导的主攻方向。这样的指导十分务实,无疑是卓有成效的。
另一方面,我们又对上述四个方面的关系作深入分析。结果问题也很明显:教学设计与改进主要依赖于原有经验,而对实情的细微了解少了点、理性的眼力尚嫌不足。现在任务设计占比31%,但设计前的针对性分析仅占4%;行为改进占比45%,但改进前的测评依据仅占2%而已。因此可以建议,基于分析的设计和基于证据的改进,似可作为当前“名师工作室”深化发展的两个突破口。
最后要说的是,名师之名,不在于名,而在于“明”,教育是明白之人使人明白。为学清清楚楚,做人明明白白。“名师工作室”务必坚守“勤、谨、和、缓”的正道,创一片清静纯洁之地,报社会的为人师表之德,说这些话算是共勉吧。
顾泠沅,2015年春节